【中国童装网】“一县一品”、“一镇一品”,这种以地域集中、产品雷同为特点的区域特色产业形式面世之初,人们也许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它能支撑起一片厚重的省域经济,乃至成为一种影响全国的区域发展模式的重要支脚。
块状经济,作为“浙江模式”的重要特色之一,在推动浙江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发展之后,如今正因其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暴露出的一些固有弊端,如低水平重复、盈利能力低下、产能过剩等,再次引起社会关注。人们都想知道,危机中的浙江块状经济,是否竞争力依旧?
毫无疑问,危机应对正是检验这种竞争力的“试金石”。去年下半年以来,浙江经济经历了“高速转低速”的短暂低迷后,今年上半年已迅速走出触底回升行情,发展走势令人振奋。
——浙江块状经济的独特“魅力”
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影响,浙江的块状经济一度是受冲击最严重的经济群体之一:不少地方由于出口市场萎缩、同类产能严重过剩导致了生产大幅下滑,一些民营企业因互相担保过度出现了“多米诺骨牌”式的企业财务危机事件。
令人欣喜的是,记者调研中发现,金融危机中复苏最快的往往也是块状经济发达的区域。在浙江,一些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产业优势明显的区域,和在产品结构调整、技术改进创新上先行一步的块状经济的龙头企业,从危机出现之日起,一直“扮演”着危机应对“先锋”的角色。
在形势最困难的2008年底,萧山化纤业龙头企业恒逸集团宣布启动投资全球单线产能最大的己内酰胺项目。今年5月,由恒逸集团联合萧山另一家化纤“巨头”荣盛集团投资建设的我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年产量达150万吨的PTA(精对苯二甲酸)项目全面竣工。“在我们看来,危机恰是行业洗牌的良机。”恒逸集团董事长邱建林的乐观感染了很多同行。
在“小商品之都”义乌,今年春节过后的外商来客大幅增长,3月份来到义乌市场的外商人数达到2.7万余人次,比前一个月增长138%。上半年义乌市常驻外商机构达到了2400家,比上年同期增长近1/3,全市外贸出口同比增长6.7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0多个百分点。
湖州市织里镇是国内最大的童装生产基地,今年以来新增童装生产厂家近1000家,其中300多家是从广东佛山、福建石狮等地搬迁过来的。织里镇童装办公室主任吴荣江说,织里童装产业链完整,从坯布到面料辅料到印染有着“一条龙”服务,成本优势明显,形成了危机中的独特“魅力”。
“浙江块状经济民营企业比重大,市场化程度高,专业化协作配套能力强,危机中调整也快。”浙江省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兰建平说。受金融危机影响,去年下半年浙江经济曾一下子从高速增长转入了低速发展时期,今年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增幅甚至下降至-5.6%。而到10月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幅已达4.0%,其中10月份单月同比增长达12.6%,回升势头明显。
——专家对浙江块状经济的双向解读和重新认识
经济快速复苏令人欣慰,但是浙江块状经济的波动性过大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近几次宏观调控中,浙江经济都曾出现大幅度下跌的情况。2005年一季度,受银根、土地紧缩影响,浙江工业出现了罕见的产值、投资、效益“三回落”现象,曾引起业内人士广泛关注。这次“超强”金融危机的出现,正促使人们从更深层次重新认识块状经济。
浙江省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兰建平说,块状经济占了浙江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是“浙江模式”的重要特色之一。截至2008年底,浙江共有10亿元产值以上的块状经济312个,年销售收入达2.81万亿元,出口交货值6122亿元,从业人员831万人,分别占全省总量的54%、62%、56%。目前,全省90个县(市、区)中,有82个拥有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块状经济。
脱胎于农村工业化和家庭工业的浙江块状经济,在短缺经济时期依靠吃苦耐劳、互相模仿实现了快速发展,在国内较早形成了“一县一品”、“一镇(乡)一品”甚至“一村一品”的区域特色产业,目前拥有永康五金、义乌小商品、温州皮鞋等245个全国性生产基地称号。随着过剩经济时代到来,一些产业区块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一些块状经济在市场骤然扩张或紧缩时便导致了“大起大落”现象。
去年以来,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需不振逐步显现,加上人民币升值、银根紧缩等因素导致企业流动性出现紧张,浙江多个块状经济集中的区域出现了大型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事件,包括台州缝纫机行业的飞跃集团、绍兴印染行业的江龙控股、绍兴化纤行业的华联三鑫等。如今,飞跃集团成功实现主营业务重组,后两家企业均以“易主”重组收尾。
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陈广胜说,浙江块状经济发展到现在,从总体上来说还是处于同质竞争、比较粗放的发展形态,其扩张方式更多的是依靠拼量、拼价格来实现的,目前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多处在加工制造环节,缺乏在上游研发、设计环节,以及下游市场营销环节的延伸,产业集群垂直分工协作体系构建滞后。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只是加速了长期累积问题的集中暴露而已。
去年下半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在部署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之初,便明确提出了“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战略和思路,要求把金融危机作为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借势推动全省经济结构性、素质性矛盾的解决。今年初,浙江省政府适时出台了《关于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并确定了杭州装备制造、乐清电器、嵊州领带等20个块状经济作为试点,探索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块状经济提升方向:“纵向”延伸加“横向”平台建设
今年3月,嵊州天佳、达亿、双利等6家领带企业共同投资1.5亿元,组建了浙江正通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新公司的运作模式是原材料采购、印染、打线“三位一体”,目的是提高前道丝源自主掌控能力,增强原料供应话语权。
“除了向上游延伸,我们还要加强研发和销售工作,目的就是一个:形成现代产业集群,力掌市场话语权。”嵊州市领带协会副秘书长周庆余说。目前,嵊州领带业龙头企业巴贝集团投资6000万元组建的浙江巴贝领带服饰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已正式开业,并宣称将建成全球最大的领带花型资料库和电子图书馆。
在经历了二三十的自发成长阶段后,浙江的块状经济终于走向了科学规划的发展阶段。
块状区域中的企业,也开始从“小而全”走向龙头引领、小企业分工协作的新阶段。
浙江省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兰建平说,现代产业集群不同于现行块状经济之处在于,它有原料采购、有研发、有品牌,有立体纵向的分工协作体系,此外,它还应包含有一个横向的服务平台。按照浙江省工业经济研究所拟定的乐清工业电气产业集群规划,集群内不仅有龙头电气企业,有配套企业,有行业协会,还有产业重大关键技术支撑的工程中心,有专业培训产业工人的产业学院。
“加上最近落户正泰集团的国家工业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今后乐清市的工业电气产业集群,就是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城市。”兰建平说。通过这些平台的建设,乐清电器产业将真正实现从低压为主向中高压为主转变、模拟产业为主向数字产品为主转变、产品销售为主向工程成套为主转变,从而提升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
按照浙江省政府制定的目标,到2012年,这个省将形成10个左右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20个左右300亿元至1000亿元、60个左右100亿元至300亿元的产业集群。在永康、武义、缙云“一市两县”,政府正在规划的是,以“五金”为纽带,打破区域界线,打造一个跨区域、跨产业的永康五金产业集群,使其规模在如今销售已上千亿元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解读“后危机时代”的工业化路径选择
在我国最大的印刷包装生产基地苍南县龙港镇,这两个月来实现正常运转的企业明显增加,很多企业开始投资购进胶印机等高档设备。龙港印刷包装行业协会负责人陈后强说,印刷包装业可以折射出其他行业运行状况,龙港的企业转好预示着周边很多行业确实在“转好”。到6月底,杭州市萧山区完成的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为153.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2%。杭州市萧山区发改局副局长吴建华说,萧山投资增量中政府主导的项目只占了约1/5,民营企业投资大幅回升,表明经济增长的后劲越来越强。
“金融危机虽然没有结束,但是浙江经济的趋势性增长苗头已经显露。”浙江省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兰建平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现在我们思考的重点是更深层次的问题,即浙江“后危机时代”的工业化选择什么样的路径。在块状经济发展初期,政府的作用以“无为”为主,即放手让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在这次危机应对中,随着政府的角色定位已明显开始向“有为”转变。
当前,浙江各级政府已就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中出现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展开新一轮改革探索。如对于一些行政地理、行政边界较模糊的块状经济,如何进行有效引导、规划;对于项目审批中的部门条块分割现象,如何继续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对于一些超越国界的风险因素如反倾销等,政府如何在提供规避引导和法律保障方面进一步提高完善等等。
浙江决策层和一些经济界人士认为,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不仅仅是一个提升制造业的问题,而是一个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互动发展的过程。政府应根据行业、发展模式等不同类型,研究探索各类块状经济的不同升级路径,探索推进多形式、多层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政府应从全球化视野来把握产业发展规律,研究与现代产业集群相适应的各类要素支撑。块状经济的转型升级显然不单是企业的事情,它需要的是从企业发展方式到行业中介组织到政府行为的全方位转型。对此,接受记者采访的各界人士均有此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