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面临诸多困难和不确定性因素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迎难而上,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更可喜的是,不少地方自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在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企业搬迁或退出市场的同时,另一批企业却善抓机遇,化危为机,实现了在挑战中不断成长,为经济发展增强了后劲。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去年以来,由于人民币不断升值、土地等资源和能源产品价格大幅攀升,企业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急剧增加,加上国家大范围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等因素的影响,江苏、浙江、广东等地传统的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承受空前的压力。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调查,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建、河北6省的纺织行业2/3的企业利润率只有0.62%。而在江苏、浙江等地,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速明显放缓。
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也压制了出口依存度较高等企业的利润,尤其是从事农产品、低端纺织业等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基本没有定价权的企业,受到的影响比较明显。而上游产品价格不断攀升,也加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压力之下,不少企业却借机调整,实现产业升级。从记者调研的情况看,在人民币升值、国内信贷政策收紧、国际需求放缓、生产成本上升等背景下,沿海的一些地方的产业却抓住契机,在挑战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行优胜劣汰的结构调整。一批传统行业的企业利用规模、技术优势,迈入产业利润链高端。
就纺织行业来说,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在面临众多压力的情况下,当前中国纺织行业在积极淘汰落后产能,一些龙头企业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加速实现产业整合,这使行业优势逐渐集中,有效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同时,纺织行业也在积极进行产业区域转移,纺织业投资出现沿海向内陆梯度转移的趋势。
在国家出口政策的调整下,冶金、机械等行业也积极优化产品结构。以江苏江阴市为例,从调查情况来看,今年一季度该市普通钢铁制品产量急剧萎缩,相反高新产品产量增长很快,出口总量增长迅猛。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少地方也积极利用外部环境的变化,抓住时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广东省近日全面启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在未来五年内,将用500亿元左右的资金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协调区域发展,即推动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推动东西两翼、粤北山区劳动力向当地二三产业和珠三角发达地区转移。这是当地大力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提高劳动力素质,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大举措。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很重。这更加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变压力为动力,善于抓住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时展开结构调整,力求取得实效,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