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两国在服装贸易领域存在很大互补性,在与其他服装出口国的竞争中,质优价廉的中国服装符合占大多数的俄罗斯中低收入消费者的需求。专家建议,中国服装企业应以提高产品质量为核心,不断扩大品牌效应,同时制定科学的营销战略,整合产业资源优势,加快打开俄罗斯服装市场的步伐。
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俄罗斯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2000—2007年,俄罗斯居民实际收入年增长9%—12%。去年,俄罗斯居民月平均工资达到13801卢布,折合545美元。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使俄罗斯居民在服装消费上呈现出服装市场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中高档服装消费市场发展加快、消费者对服装的款式、面料、做工要求越来越高这三大特点。
在俄罗斯工作多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的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研究员朱南平认为,中国对俄出口的服装没有塑造出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形象,也没有在俄服装市场打出一个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中国服装产品在俄罗斯人眼中不过是地摊上甩卖的廉价“大路货”而已,是在经济困难时期人们收入很低时的一种无奈选择。
随着俄罗斯居民收入不断增长,他们对中高档服装的需求增长很快。据调查,10%—15%的俄罗斯人有能力购买名牌高档服装。与此同时,俄罗斯居民对廉价低档服装的需求越来越少,特别是俄政府在最近几年加大了打击“灰色清关”的力度,同时从立法上对中国商人在俄罗斯的经营活动做出种种限制,如不准中国人在俄罗斯的集贸市场进行零售经营活动等。因此,中国服装对俄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中国服装企业在俄的竞争对手主要是俄罗斯本土的服装生产商和其他外国供应商,只有了解对手的实力及特点,这对我国企业制定合理策略打开俄罗斯市场至关重要。”为此,朱南平建议,中国企业应抓住机遇,以提高产品质量为核心,不断扩大品牌效应,同时制定科学的营销战略,整合产业资源优势,加快打开俄罗斯服装市场的步伐,“在保持中国服装‘质优价廉’的优势的同时,从产品包装和销售场所方面提高中国服装产品在俄罗斯消费者心中的档次。还要继续提高产品质量,取得俄消费者的信赖,并加强宣传,打造品牌效应;加强与俄本土企业合作,降低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