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服装业将面临“重生”的历练。
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服装业在产品开发、品牌文化、运营模式和市场开拓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也因此吸引了国内外资本进入服装业。但受近年来汇率变化、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等因素影响,中国服装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美特斯邦威:做大众裁缝
坚持“做大家还没有做的事情”和“做大家都不想做的事情”,让美特斯邦威成为国内消费者最熟悉的休闲装品牌
获得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公众大奖,意味着获得了多数的支持;“不走寻常路”的标志性口号,代表着少数的风格。二者在美特斯邦威,似乎形成了一个悖论。
不过美特斯邦威的掌门人周成建可以轻松解开这个命题,在他看来,公司之所以可以在市场取得成功,成为国内消费者最熟悉的休闲装品牌之一,正是因为美特斯邦威的“不走寻常路”。
“其实应该从更深层次上去解释这句口号的含义”,周成建说,“我们认为‘不走寻常路’的企业理念,就是‘做大家还没有做的事情’和‘做大家都不想做的事情’。”
其实改革开放30年,为成长中的中国服装企业提供了很多机会。美特斯邦威则早就利用了这些机会,做了大家还没有做的事情,成为了中国休闲装行业虚拟经营的先行者之一。
“服装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说到底,我就是个裁缝。”周成建说,很难想象,在很多国内企业争相改变“血统”、渲染品牌经历的时候,这样一句话听起来有些“自轻自贱”的话,却出自一个真正的行业大佬——在全国拥有2000多家专卖店、身价过60亿的企业家——之口。
不过真正能让公司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应该正是这些“大家都不想做的事情”。“能够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去专心专注地做一件事情”,周成建说,“这是我们美特斯邦威一直坚持的。”
“中国服装业最缺的精神就是执着。”数据能够显示周成建的执着:美特斯邦威近几年都能保持零售额每年20%以上的增长。在2006年零售额达到30亿元的基础上,计划2010年达到111亿元。而公司表示未来还有可能收购一些其他年龄段的成熟品牌,将美特斯邦威的年龄定位扩大。
美特斯邦威的执着并不削减它的创新精神。1995年运用至今的虚拟经营,使公司将竞争对方甩在身后,不过公司深知,这种只掌握设计和品牌而将生产和销售外包的经营方式,很容易被模仿复制。
善于总结的周成建已经对公司的模式进行了微调,与前阶段大都依靠加盟商开店不同,美特斯邦威计划在2010年可以开设100家左右的直营旗舰店,并希望可以直接掌控一定比例的生产能力。
而当近年来,ZARA、H&M、C&A等国际快速时尚品牌进入上海,并引起业界的关注和消费者的兴趣时,周成建不断强调,企业要加强“内功”。其中包括对品牌文化内涵的进一步挖掘,美特斯邦威在上海和武汉的专卖店中设立了服饰博物馆,来展现中华服饰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也许是被公司视为可以和国际平民时尚相抗衡的有力武器之一。
不过在对抗之外,周成建可能更加看重学习,“随着市场的开放,国外一些优秀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其实对我们中国原创品牌来说,是一个更好的学习机会。国外优秀品牌在理解生活方式、理解服务标准方面做得比我们到位的多,过去我们只能远距离地学习,现在可以近距离地学习,可以让我们进步的速度更快”。而两年前在参观了ZARA的母公司Inditex集团后,周成建说,“服装应该像面包一样生产。”
朴素的结论说明深刻的道理:大众时尚要保持新鲜与快速。其实这也是公司近几年一直努力的方向之一。
与ZARA这样的时尚品牌相比,美特斯邦威的新品从设计到上架周期明显要慢许多,不过这个数字在最近几年正在明显变小,目前已经在50天左右,据了解,目前,美特斯邦威每年已经能够推出7000多个新款。
“数据只是外在的表现,实际上这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改善整个系统。”周成建说,这需要物流、信息系统、流程再造、企业综合素质的提升等。10多年来,公司的信息系统已经升级了多次。除此之外,3年前,公司还在上海建设了两万多平方米的物流中心和休闲产业设计中心。目前,物流中心正式启用。
公司的理想状态是让300到500家工厂直接与2000家店铺对接,店铺的订单直接到工厂,工厂的货品直接分包到店铺。一切都通过信息系统去分析、管理,做到真正的“虚拟”。
这样的投入会加大成本,“每个程序变化以后,都会带来价值,同时也会付出成本”。不过2006/2007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公众大奖得主愿意为消费者考虑更多,“今天的消费者对一个品牌的理解和期望是,它不仅是代表一个产品的符号,也是代表生活方式和服务标准的符号,它是超越产品本身价值的体现。这是我们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在这方面,美特斯邦威显然已经想明白了。”周成建说。
向外国同行的学习也许可以加快公司的企业愿景,周成建表示,“美特斯邦威要成为全球裁缝,并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新时尚的体验。”在他看来,过去的所谓时尚生活方式和体验,都来自于西方国家,作为中国本土的自主品牌,公司有责任去改变这种格局。
报喜鸟:价值不仅是上市
报喜鸟的品牌价值也许不仅体现在其所有者的成功上市,更体现在平常的点滴工作中
2007年8月1日,浙江报喜鸟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始招股。
成功上市
报喜鸟集团成立于1996年3月,经过多年的努力,报喜鸟在营销网络和产品线扩张的同时,业绩也在同步增长。2006年,报喜鸟股份销售额达到了创纪录的3.45亿元,净利润为4216万元。
但报喜鸟“增速较为平缓”。其2005年、2006年的收入增长分别为5.67%和11.26%,专卖店数量也只是在550家左右徘徊。
“与雅戈尔、杉杉股份、红豆股份等服装上市企业相比,报喜鸟资产规模相对偏小,发展能力受到限制,抵抗风险的能力偏弱。”
目睹同行企业上市后品牌形象和市场销量都能得到提升,吴志泽坦陈“受了点刺激”——雅戈尔1999年上市,2000年主营业务同比增长38.12%;七匹狼2004年上市,2005年主营业务同比增长27.34%。
这也是报喜鸟对上市矢志不渝的动力。若成功募得资金,报喜鸟计划改造其“较为单一的销售模式”——特许加盟。“该模式比较适应品牌成长时期的需要”,但随着报喜鸟的成长,“已逐渐不能适应公司的未来发展”,因为,其“对销售渠道的控制力不够强,对市场需求信息的反应不够快,对品牌形象的统一策划不能得到充分执行”。
报喜鸟计划在北京、上海等全国21个中心城市建设21家“直营”旗舰店和景观店,以“有效降低对特许加盟商的过度依赖,增强营销网络的稳定性”。
更为重要的是,上市可以帮助报喜鸟“获取零售环节的销售利润,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而在特许经营模式下,“公司销售给专卖店的价格,远低于专卖店对外销售的价格”。
报喜鸟还将改变其“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的现状,计划“投资年产60万件中高档衬衫生产流水线技术改造项目,实现衬衫产品由贴牌生产向自制生产的转变”,以“降低衬衫生产成本,控制产品质量,确保交货的及时性和保护产品设计”。
此外,报喜鸟还计划利用募得资金新增“年产10万套中高档西服的生产能力”,以及投资一个“品牌设计研发中心技术改造项目”。这家10年来快速长大的公司,正在期待又一次蜕变,而这一切都有赖于资本市场的支持。
上市将给报喜鸟带来飞速发展,但报喜鸟集团董事长吴志泽笑称,“不是上市才插上了翅膀,报喜鸟一直都在飞。”
去“家族化”
1984年,吴志泽家族创立浙江纳士制衣有限公司,到1996年,其总资产已达到2000余万元,虽然效益不错,但整个服装行业已面临供大于求的局面。
作为全国著名的男装产业聚集地,“温州现有男装企业1000余家,年产5万套西服的企业有200多家”。纳士在其中并不显眼,吴志泽意识到,没有品牌就无法发展。不过,做品牌需要实力,需要资金,吴志泽决定舍弃家族模式,走向联合经营。
1996年3月,纳士公司与浙江报喜鸟制衣有限公司、浙江奥斯特制衣有限公司合并,成立了报喜鸟集团。这也是温州第一个打破传统家庭式经营模式、自愿联合组建的服饰集团。
在股权分散的同时,报喜鸟远离了家族式管理,在内部倡导“移民文化”,大量引进职业经理人。今天,报喜鸟股份“50%以上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系从外地引进”,“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在内的公司高管均为职业经理人”。
甚至,为了防止“夫人干政”,吴志泽要求五位股东夫人不仅不能加入报喜鸟,而且不能经商。并且,股东们的直系亲属也不能在公司主要岗位任职,不能与公司进行关联交易。
今天看来,报喜鸟集团早期的“去家族化”动作,为之后的快速成长打下了组织基础。
营销助推
“做企业就像打牌一样,什么时候出什么牌很重要”,吴志泽说。1996年,当新成立的报喜鸟集团决定打出“品牌”这张牌时,“机遇和挑战”已经同时注定。
其时,对于制造出身的报喜鸟集团来说,生产不是问题,但由于“资金实力和品牌影响力较小”,要给尚籍籍无名的“报喜鸟”西服打通销路并不容易。
善于“联合”的报喜鸟再次选择了“借力”。通过“特许加盟、专卖专营”,报喜鸟“充分借助了温州本地服装经营者的资金实力和遍布全国的销售渠道”。
品牌建立初期,报喜鸟“首先发展了一批温州的服装经营者,在全国各地建立了特许加盟店,在没有进行渠道投资的情况下,迅速将‘报喜鸟’品牌服装销售到全国市场”。至1997年,报喜鸟已拥有53家专卖店,“为公司下一步的品牌运作打下了基础”。
1998年和1999年,“报喜鸟”加大了品牌推广的力度。之前,鲜有服装企业在央视做广告,而报喜鸟却投入巨资在各频道轮番“轰炸”。据称,“报喜鸟集团第一年赚的钱差不多都打了广告”。
报喜鸟早期推广最为重要的手笔,是1998年底邀请香港影星任达华担当形象代言人。这位香港性格男星的代言,让“报喜鸟”品牌迅速成为公众焦点。更为现实的是,报喜鸟迅速吸引了更多特许加盟店,截至2000年底,报喜鸟专卖店已发展到380家。
之后数年间,报喜鸟不断进行品牌推广,销售网点亦不断扩张。2006年1月,任贤齐接替任达华出任“报喜鸟”形象代言人,“呈现出报喜鸟更加国际化的时尚形象”。2007年,报喜鸟专卖店达到了551家。
“报喜鸟”的品牌价值已经今非昔比。2006年7月1日起,报喜鸟对专卖店的特许加盟制度进行了修订,开始收取加盟费。2006年当年,报喜鸟共计收取加盟费约1520万元。
从“品牌”中尝到甜头的报喜鸟,还在试图把“品牌效应”延伸到其它产品。这家主要生产西服的企业,同时也销售衬衫、T恤、夹克、羊毛衫等——这些非主导产品全部由浙江、广东等地的加工企业贴牌生产。
报喜鸟称,品牌延伸“一方面能提高销售渠道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也使‘报喜鸟’品牌内涵更加充实”。
先进的管理体系,完善的渠道建设,具有特色的品牌文化为报喜鸟集团的成功上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成功上市则让报喜鸟彻底完成从家族企业向现代化、国际化公司的嬗变。
近日,报喜鸟发布了2008—2012年的品牌发展战略。将服装业务分为量身定制业务,服装零售业务、高级商务装团购业务和电子商务直销业务四个业务大类,每个大类下根据产品定位以及目标群体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子品牌,并建立相应的销售渠道。
我们可以预知报喜鸟的品牌价值在未来将进一步放大。
波司登:成就属于过去
第一个十年,波司登创造高品质的服装;第二个十年,波司登快速成长;第三个十年,从中国走向世界;第四个十年,波司登将再写新篇章
3月28日,在CHIC2008上,波司登在其展厅内展示了羽绒服、休闲男装、休闲女装等多个系列产品,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3月28日晚,波司登荣获中国服装品牌最高奖项——“成就大奖”;3月29日,“波司登”第12次唯一代表中国防寒服企业向世界发布流行趋势,再次引领秋冬时尚潮流。
CHIC2008时尚之约,“波司登”在众多知名服装品牌中脱颖而出,大放异彩。
波司登奇迹
波司登,不仅仅是一个著名的服装品牌,更是梦想与奇迹的象征。1994年,波司登开始了品牌之路,并一直坚持“创造高品质的时尚生活”,把打造世界名牌作为心中的梦想。
“三极”奇迹。1997年10月,为了纪念人类首次登上珠峰45周年,波司登随中国登山队一起,登上了珠穆朗玛峰;1998年,波司登随中国北极科考队远征北极,1999年11月波司登伴随中国科考船深入南极。波司登用卓越品质,挑战极地高寒,成为唯一征服“世界三极”的服装品牌,创造了挑战极限的奇迹。
奥运奇迹。2006年,中国运动员韩小鹏身穿波司登设计制造的滑雪服,夺得了中国雪上项目在冬季奥运会上的首枚金牌,波司登也成为中国唯一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收藏的服装品牌,创造了奥运史上的奇迹。
品牌奇迹。“追求卓越,超越自我”是波司登的梦想支点。1995-2003年,波司登引导了中国冬季服装的三次变革:时尚概念、绿色环保、科技创新。自1995年开始,波司登连续13年全国销量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创造了服装品牌的奇迹。
有梦想就会有奇迹,波司登的品牌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波司登蕴含的每一个奇迹,也成为激励人们心怀梦想、创造奇迹的新动力。
创新引领发展
能够成为独步江湖的武林高手,自然有其独到之处。
始终如一地坚持“用领先科技去抢时间,用品质去争市场”这一品牌理念,是波司登迅速做大的保障之一。当不少竞争对手热衷于概念炒作、广告战、价格战、反季节倾销的时候,波司登却在务实沉稳地狠抓技术与品质这两大关键,通过技术创新和品质追求,来创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2001年,波司登率先提出“人与自然更和谐”的品牌理念,选用无毒无害的高级面料、轻盈保暖的优质羽绒,配以精湛的制作工艺,掀起中国羽绒服行业一场“绿色革命”。2003年,推出生态抑菌羽绒服。2004年,将纳米抗菌技术引入防寒服领域。
而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抓住机遇实现腾飞,是波司登的另外一个“内功心法”。通过紧紧围绕用户需求制定战略布局,波司登得以使自身时刻处于了市场的领先位置。
得渠道者得天下,一直以来,波司登都十分注重营销网络的建设,目前集团针对所处的市场,积极拓展于中国的零售分销网络,到2007年9月底,零售点已经增加到7120个,基本覆盖全国各地。除此之外,为迎合电子商务日渐兴盛的潮流,波司登还积极探索网上贸易的新途径,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正是由于在制度、技术、品质、管理、渠道等方面具备了长足优势,波司登才在中国羽绒行业中走出了一条高科技、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多品牌经营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波司登能够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不仅仅是波司登这一个品牌的功劳,更离不开其成功的多品牌经营战略。
为更好地塑造形象、占领市场,波司登以品牌差异定位、价格阶梯细分的方式,来全方位占领羽绒服市场,先后推出了“雪中飞”、“康博”、“冰洁”等二线品牌。而现在,“波司登”、“雪中飞”、“康博”、“冰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销售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在品牌的资产价值迅速放大之后,如何科学地经营管理品牌,成了波司登名牌战略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毕竟羽绒产品的性能比较单一,波司登要想进一步做大做强,仅仅满足于在羽绒领域出类拔萃,是行不通的。实现品牌产品结构系列化和完善化,成为了波司登的必然选择。目前,波司登品牌已经成为多品类的时尚休闲服装品牌,主导品类包括秋冬服装,如羽绒服、防寒服等;休闲男装;羊毛羊绒系列;休闲T恤系列;裤装系列等。
波司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德康表示,2008年,波司登将拓展一年四季产品,并选择性地开发新产品及进入新市场,以完善产品组合。
进军国际
立足中国,走向世界,是许多中国服装企业家心中的难酬壮志。2007年10月11日,身穿红色波司登羽绒马甲的高德康走进香港联交所交易大厅,波司登正式在联交所上市。
而就在2007年9月11日,波司登荣获服装行业第一个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世界名牌”奖牌。如何以小搏大、以弱胜强是中国服装企业成为世界名牌的一大“拦路虎”。为了熟悉规则,波司登以退为进,踏踏实实从为世界名牌定牌加工做起,潜心学习国际羽绒名牌的优势长处。在这一过程中,波司登通过远赴海外进行考察的方式,来掌握质量要求,了解消费需求;不定期邀请法国、韩国、香港等国内外著名设计师来司研究指导,以接轨国际提升设计能力;多次选派优秀设计师去法国、意大利考察学习、参加国际专业展会,收集流行信息,吸收艺术养分,以期整合国际流行趋势和民族传统元素,探求中国服装品牌迈向国际化之途。
据了解,2007年3月,在蒙特利尔国际时装周上,波司登作为唯一受邀参展的中国品牌,向世界服装界展示了中国自主品牌服装的无穷魅力。4月,波司登亮相俄罗斯中国国家展,为俄罗斯时装周带去了中国西北风情,其独特华美的风格让人印象深刻,为之倾倒。
波司登已经走过了30多年。在第一个十年,波司登用不懈的努力,创造高品质的服装;在第二个十年,波司登在市场的洗礼中坚定而快速地成长;第三个十年,波司登心怀“世界名牌”的梦想,从中国走向世界。
第四个十年开始,波司登将再写新篇章:全面进军时尚休闲系列,从羽绒服、防寒服的领军品牌,走向更大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