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连续六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当前纺织行业正在进行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一些纺机企业对于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认识不足,措施不力,甚至面临生产任务不足和减产、减员的压力,猝不及防。如何认识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思路,对纺机企业来说是一个新的考验。
去年我国从境外进口的纺织机械产品高达49.4亿美元,进口纺机占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这就说明 “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产品”。传统纺织机械产品要走“纵向提高、横向延伸、拓宽领域、不断创新”之路,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新的应用领域,寻求新一轮的发展。
聚酯再生设备有待研发
去年我国的化纤产量达到2380多万吨,其中合成纤维2200多万吨,消耗的聚酯原料有国产的,也有不少是进口的。传统的聚酯纺丝装置大家都比较重视,并不断的在改进提高,而除了聚酯原料以外,社会上的废旧纤维、瓶基聚酯和其它聚酯产品,有待回收和再生利用。聚酯再生,用物理方法进行再聚合、纺丝和后处理,需要有成套的工艺技术装备。使用化学方法进行裂解、蒸馏、再聚合,进行纺丝和后处理,同样需要我们提供工艺技术装备。
连续化、智能化、信息化是发展方向
“纺织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成为过去,万锭用工不再是过去的几百人,而是现在的只有几十人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加上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劳动力的短缺,改进技术装备,提高劳动效率,减少用工数量,这是已被实践证明了的发展趋势。实行生产连续化,装备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已迫在眉睫。
量大面广的棉纺设备中,清花与梳棉的联接已普遍采用,还有待提高。粗纱的自动落纱,粗纱与细纱的自动联接,细纱与络筒的自动联接,精梳到并条、并条到粗纱的自动输送装置,都需要有相应的技术装备。
就自动络筒机而言,除了需要增加适纺功能、提高出纱速度之外,还要有自动理管、自动生头、自动打结和自动落纱的功能需要进行研发与之配合。逐步实现少人或无人车间。
无梭织机的研发并实现批量生产,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无梭织机实现真正的技术过关、实现自主化生产、实现制造精细精良、自动控制水平的可靠性,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据海关统计,2007年进口各种织机2.3万多台,用汇近10亿美元,其中,无梭织机不论数量和价值,均占95%以上。当然,国产的无梭织机也有出口,但技术水平低、价格低。进口喷气织机的平均单价是出口机平均单价的3倍多,进口剑杆织机的平均单价是出口机平均单价的10倍以上。]
针织、毛纺设备发展空间很大
针织产品的品种很多,市场变化也大,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品种、数量增加都需要相应的技术装备,我国的针织机械产品虽有较快发展,但与市场需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海关统计,2007年进口的针织机械产品多达3.3万台,用汇近13亿美元,其中圆纬机、经编机和平行针织机占了很大部分。这些也正是我们的弱项,但也是我们要发展的方向。当然,我们的针织机械产品不仅供应国内,而且也有出口,但进口针织机械产品平均单价却是我们出口针织机械产品平均单价的两倍多。还有,为针织机械配套的织针生产,品种、数量和技术水平,差距依然很大,多数还依赖进口,有待我们进行开发并实现自主化。与此同时,毛纺设备的发展以及麻纺工艺技术和装备的创新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节能减排需要相应技术装备的配合
节能减排、减少污染和实现清洁生产、绿色生产需要相应技术装备的服务和配合。
传统棉纺车间的吸尘、滤尘和除尘,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措施,还有待改进提高。而织造车间的吸尘、滤尘和除尘,几乎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织造车间产生的短绒,既影响织物质量,又影响员工的身体健康,相应的措施要跟上。
传统的粘胶纤维的生产,使用大量的酸、碱、二硫化碳等化工产品配合纺丝,而纺丝后的助剂、凝固液和废气又向外排放。目前,酸液的回收、再调配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工艺和设备,而节能、节水、降耗、减排、实现清洁生产以及废液、废气的收集、回收和再利用,需要有相应的技术装备。
合成纤维生产过程中同样也需要有溶剂、助剂的降耗,也需要有回收和再利用的技术装备。
印染企业的生产了耗用大量的水、蒸汽及染料、助剂,但有效利用率不高,部分被排放到水中,造成污染。因此,需要企业采取节能减排措施,进行回收利用。企业应加强在生产中配合工艺采用强力水洗、高效水洗等节水技术;小浴比染色技术;冷转移、热转移印花技术;蒸箱、蒸化、烘燥和定型热源的充分利用与回收技术;以及相应的检测控制技术等。
纺机行业自身改造的任务很艰巨
纺织机械产品中,铸件仍然占有很大比重。如若在提高铸件内在质量和表面质量的基础上,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把铸件的成品率提高1%,废品率降低1%,焦炭和生铁熔化比例提高半个或者一个百分点,冲天炉或者电炉的耗能降低1%,提高排放热能的综合利用等等,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会十分明显,节能减排所降低的成本便能形成企业的利润。
铸造场地的环境,需要加以改善。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常常进口我国的铸件和锻件产品,我们欣喜于产品市场空间的不断扩大,但市场扩大的同时,我们更应看到,这些铸件、锻件产品生产所带来的能源和原料的消耗问题。
除了上述行业专用产品以外,还需要提出的是纺织机械专用基础件,还有许多品种有待开发,有待改进,是社会配套急需的产品。纺织机械附属装置及零部件生产本来是我们的优势,而2007年进口的金额是出口金额的1.5倍,进口件平均单价又是出口件平均单价的5.7倍。
综上可见,纺织机械行业的发展面临着双重任务,既有为纺织工业生产服务的产品研发和生产,还有自身的技术改造和提高。中国纺织机械装备实现全面的技术升级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