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始,人民币频频升值,美元弱势,出口退税的调低,原材料的疯涨,童装出口企业出现增长乏力的普遍窘境,进入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大幅度提高了企业的用工成本与缺工率,国内银根紧缩,更使童装企业面临出口无利可图,经营上无资金可融的紧绷局面。与缓慢爬升的外销市场相比,膨胀的内需市场已成为拉动童装产业发展的主动力。2007年,全国亿元规模的童装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5%,平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3%,童装市场消费连年维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率。然而,童装出口企业在转向中国市场时仍面
对诸多转型之惑,例如本土化的款式设计与配色能力,品牌定位,营销团队的组建等,其中最为头痛的是耗资高昂的渠道建设与分销成本。童装出口企业转型国内经营通常采用二种手法营建渠道网络,一,品牌定位中低价位,生产足够数量的商品,依赖传统的批发市场批销,将品牌运作交予经销商,而童装渠道中的经销商群体对门店运作与消费者的维护能力匮乏,无助于该类企业的转型与提升。二,瞄准中高端市场,谋求进入大型百货商场营建专柜,或是自建品牌专卖店;且不说进入商场难度之大,自建渠道经管费用之高,单专卖店商品结构一项就困难万分。外销企业往往侧重某大类面料,如针织内衣、梭织面料、毛衣、羽绒、牛仔等专项产品的加工出口,而童装专卖店属于"小众消费市场",支撑专卖店赢利的商品配置需包括众多品项,否则生存堪忧。那么,如何将外销型童装企业的加工能力转化为品牌的商品优势?又如何快速而低成本地拓建分销网络呢?第一,商品研发策略首选企业擅长制造的大类商品:在进入中国市场的前二、三年做精做专细分市场,创建专业产品品牌,迎合乃至引导童装市场不断细分的大趋势。产品年龄段以3-7岁为优选,7-12岁为次选,12-16岁再次。第二,商品定价策略首选中高价位:低端市场萎缩,中端市场品牌众多竞争激烈,而中高档市场增长迅速,竞争者少。以童裤为例,单件定价150-230元较为合适。第三,商品的分销策略应将更多资源投放于新兴的孕婴童专业市场,次选传统批发市场或百货商场、专卖店。2005年始,婴童市场出现革命性的结构变化,0-16岁段的婴童消费呈"一站式"购买特征,全国各地的婴童大卖场成长迅速,单店面积达50-1000㎡,囊括婴童的衣、食、住、行、育、玩等大类商品,年均销售增长率31%,远高于童装店11%的涨幅。因为童装专卖店品项单一,无法兼顾消费者多样性需求,营业规模与绩效自然难以抗衡蓬勃发展的婴童大卖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