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我国化纤行业所受影响之程度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部分以化纤产品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地,此次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这一现象的发生是纯粹受外部因素作用的偶然?还是行业自身发展存在问题所引发的必然?被“叫板”后,我国的化纤行业人士在思索、在探究。
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我国化纤行业效益滑坡情况较为严重。据统计,今年前 8个月 ,生产化纤 1593万吨 ,同比增长 3.1%,增速同比回落 15.2个百分点 ,增速创化纤生产史以来最低;前 8个月化纤行业实现利润 47.13亿元,同比减少 41.97亿元,减幅达47.1%。
作为我国著名的化纤丝绸产业集群地的江苏吴江盛泽镇,化纤面料产品占该集群地产品总量的 40%,是该产业集群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但是,在近来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表现极为不乐观。如何走出目前的困境,驶入健康发展轨道?
潜在问题不容忽视
行业方面:
据统计,截止 2007年底,我国化纤企业达 2000家,民营企业占 66%,化纤占全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比例提高到 67%,化纤及其制品出口占纺织全行业创汇额的35.8%,产能、产量已占世界总量的 40%以上。从我国化纤工业的整体看,可以说,我国化纤工业已经基本完成了原始积累,化纤产业基本站稳了在世界化纤产业中的应有地位。尤其是从 2001年开始已经连续几年位居世界首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纤生产国之一。但是受本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行业中的一些潜在问题还是逐一暴露了出来。
首先,我国化纤业总量大,但结构不合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化纤产品从传统服用领域向装饰用、产业用扩展,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每年进口的化学纤维始终维持在我国化纤总产量的 30%以上,究其原因,问题的症结便在于行业结构的不合理,常规产品生产过剩,许多高档面料或出口产品所需的新型化纤原料国内无法满足。在盛泽,这一情况也十分明显。
差别化、功能化水平低。虽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我国化纤业正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差别化、功能化纤维也在不断出现,据统计,2007年差别化率已经上升到31%。但是仍然远低于发达国家 50%以上的水平。
从产品应用方面看,产业用、装饰用领域的化纤产品占比偏小。随着产量增加、技术进步,我国化学纤维已从衣料用发展到非衣料用的许多领域,在非衣料领域的应用逐步扩大。但与美国、日本和西欧非衣料领域的应用达65%~80%相比仍然有很大距离。
企业方面:
从企业角度来看,我国化纤企业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链整合度不高的问题。
虽然,我国化纤企业经过不断的重组和改造已组建起一批大企业集团,生产规模也得到了提高,但相对于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而言,我国化纤企业仍然偏小,人均生产率偏低,企业和产品缺乏竞争力,抗风险能力较差,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建立适应“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高品质”的快速反应机制,与上下游的联系程度也不高,多为独立发展状态。
行业人才培养力度跟不上。目前我国化纤企业缺乏大量具备国际营销经验、适应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营销力量薄弱,市场适应性差,部分企业管理粗放,开发创新和用人机制不健全,产品开发周期长。这一问题在盛泽的大部分企业中都表现十分明显,集群地的整体发展受此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