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4月25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纺织面料设计师确立为我国新职业从业资格的一种并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来,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下属的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的面料设计师培训工作,针对不同级别的纺织面料设计师提出相应的技能和知识要求。据悉,首批高级纺织面料设计师职业技能鉴定申报工作已经结束,正式评审于2008年1月4日开始,目前评审委员会已经通过,并报纺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及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审批。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之一,拥有规模较大、较完整的上下游衔接、生产配套的纺织产业链体系,每年为全世界的消费者提供大量质优价廉的产品。目前全行业从业人数达1960万人,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数的14%,其中,技术、营销、管理类人员的比例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目前从事面料设计的人员达30万人左右,主要分布于纺织行业发达的浙江、江苏、山东、广东、福建等省。但是,国内纺织企业的面料开发和设计能力总体还比较薄弱,设计开发上缺乏创新意识和自主品牌。而在法国、意大利、英国、美国、日本等纺织业发达的国家则高度重视面料的设计与开发,他们不仅拥有一批专业水平高、富有创新能力的面料设计师,同时拥有许多著名的面料品牌,其面料一直以引导流行时尚、品质高、功能全等特点得到高档时装品牌的青睐,获得高额利润。
天津田歌纺织有限公司研究开发部的黄世新先生,是首批申请评定中国高级面料设计师之一。他认为,中国纺织工业正处于转型期,由过去的依靠规模经济带来成本效益,逐步转向通过创新提升科技效益和品牌效益,显著的特征就是向原创设计和自主品牌发展。纺织面料设计师在企业创新中起决定作用,因此面料设计师鉴定工作,有利于我国纺织产业整体转型升级,有利于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核心竞争力,也有利于纺织面料设计人员提升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形成以研发设计为核心的产业模式和原创氛围。在纺织行业乃至全国都在倡导“自主创新”的大背景下,纺织面料设计师这一新职业,必定有其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意大利、法国等纺织服装业高度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纺织面料设计师还处于起步阶段,要形成一大批富有创造力的面料设计师队伍,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纺织面料设计是艺术与工艺的结合,面料设计师要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对于流行元素具有敏感性和把握能力,同时也要熟悉原料性能、纱线结构、织物组织、生产加工工艺,能够通过技术手段,把对流行的理解和感受,通过面料设计传达给服装设计师和消费者。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李斌红说:“要实现纺织面料的高附加值,获得更高的利润回报,进而树立中国纺织行业的品牌形象,必须增强自主创新与设计的能力,这就需要一大批具有设计创意能力、市场分析和开拓能力的面料设计师。
面料设计师职业相应级别资格鉴定对于加速培养一支具备较高专业能力的设计人员队伍,打造纺织面料的国际知名品牌,提高我国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跨越,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谈到此次鉴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李斌红强调:“我们的企业,特别是民营和私营企业,不注重推荐工作,也就是‘不举贤’”。她发现,民营和私营企业很少参加行业内作品的评选活动,他们送过来的材料中没有相关活动的参与或得奖记录。企业中的设计师因缺乏市场调研的机会和深入理论研究的条件而没有在鉴定中获得通过。李斌红建议民营和私营企业应该从根本上关注设计师这一职业的需求是什么,而不仅仅考虑设计师的工资多少。
“这是一个有关‘职业与荣耀’、‘职业与企业创新’关系的问题”。她指出,职业资格鉴定对设计人员是一种肯定,通过鉴定,在一线工作的人会被推举出来,得到肯定和认可,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员过来从事这个行业,这个行业就会得到提高。
李斌红认为,在国外有很多具有服装专业背景的设计师从事着面料设计工作。他们对于服装的熟悉和理解使他们在设计面料的时候具有极大的优势,国外的这一方法也可以借鉴过来。“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不一定非得去服装企业,也可以去服装面料企业,从中同样可以获得一种职业荣耀感。职业与企业创新发展、面料设计师与面料企业的创新、设计师与企业家的磨合等问题,对产品创新工作来讲非常重要。”李斌红说。
鉴定中还存在另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勤勤恳恳在一线工作的面料设计人员,因为没有准备理论性的文章而无法体现本人的理论水平,所以没有获得通过。这说明很多设计师的实际工作经验非常丰富,但他们的理论水平需要提高。
李斌红认为,学校和研究单位的面料设计人员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但是他们和市场之间有距离。企业技术人员站在生产的一线,熟悉生产,可又缺乏一定的理论水平。他们之间需要进行结合,关键是在设计师的培养环节。一方面,企业通过培训使设计师的理论水平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应当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加强企业本身在“度”方面的研究,而不仅仅是实用技术方面,或者单靠一些现成的技术。企业需要设置研发项目,深入开发,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都很重要。
通过这次评审活动,评委们欣喜地发现,不少实力比较强的设计师,其设计风格符合流行趋势,走上了国际化的路线。但遗憾的是这次行业内涉及的面还不够宽,企业的重视程度还比较低,希望这种情况能够得到尽快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