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服集团设计公司总设计师吴海燕最近在谈到设计师对服装面料的认同时认为,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应具有优秀的面料设计师的素质,优秀的面料设计师同样也应具有优秀服装设计师的眼光。
通常,服装设计师并不直接介入面料组织结构的设计,只是根据流行趋势及自我的要求与结构设计师共同商讨,选择设计不同组织结构的面料。
但对面料后处理的方式及色彩、花样的造型,许多设计师则习惯于自己设计。欧洲的不少服装设计大师实际上同时也是面料设计大师。
据吴海燕介绍,服装设计师对服装面料的要求大致上有四个方面:首先,面料纤维的组合应有流行变化;其次,面料的质感应是崭新的,不应有似曾相识之感;第三,一种面料应有流行色的不同系列的主要色组,提供较大的选择余地;第四,花色面料应有成系列的一组花样,以适应不同款式和风格的服装。
这四个方面都要兼顾国际流行和民族流行,都要兼顾消费流行和行业流行,并在此基础上表现出设计师的个性。
根据目前国际和国内的流行趋势,不同层次的服装的面料具有不同的特色。这些特色,究其根本是由不同文化品位的定位形成的。
服装面料最后的归结应该是用在服装上。在我国,面料与服装的沟通通常有两种途径:最常见的也是我国多年沿袭下来的一种,是服装面料的生产厂家根据自身对市场需求的观察分析,确定或开发面料的生产品种和款式。面料生产厂家的观察分析,有的是直接针对面料市场的销售情况作出的,比较多见的是将市场上好销的面料款式直接拿来生产,如果牵涉到专利或其他知识产权问题则对款式稍加改头换面。
少数厂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开发出系列产品,一度占领甚至主导了国内服装面料市场。但由于开发的成本较高,收回投资的周期较长,再加上如今款式流行周期较短,其开发往往难以为继。一些面料生产厂家索性直接观察分析服装市场的流行趋势,但这种观察分析一般局限于把正在流行的服装的面料拿来大量生产,缺乏前瞻性。
鉴于以上的教训,一些比较精明的面料生产企业开始与服装生产厂家建立合作关系,只根据服装厂家的订单组织并开发生产。其实过去军用面料的生产就是通过这一途径组织的。这种途径固然消除了面料生产厂家直接面对市场的恐慌,但同时而来的问题是,面料厂成为服装企业的加工车间。
在目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是利润被压低到几乎无法承受的地步(其实服装厂的整体利润目前也不高),二是服装厂一旦为市场所迫而改与其他面料厂合作(任何面料厂的生产能力都是有局限性的),这些面料企业将非常被动。服装生产厂家同样面临着类似的局面,因此单纯依靠目前并不景气的服装企业来改变面料厂家的命运几乎是不可能的。
吴海燕认为,认识和掌握服装及面料流行的趋势就是设计师的职责。成熟的服装及面料市场一定是具有一定文化特色的市场,而不仅仅是经济的市场。欧美一些比较成熟的服装及面料市场的定位是十分重要的衡量因素。比较而言,我国一些看起来有层次的市场则缺少适应大众的文化品位。我国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日渐成熟,盲目追随欧美服装的流行趋势已成过去,民族文化传统的熏陶和惯性,使其正以保持自身民族文化特色的姿态走向国际化。这是现今我国服装流行趋势的基本规律,服装面料的设计与生产也应遵循这一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