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棉花产量尘埃落定,纺织需求成为棉花价格走向的风向标。从欧盟取消我国明年纺织出口配额看,似乎我国纺织企业即将可以甩开受限的枷锁,大展身手,但是事实未必。河南同舟棉花有限公司投资部总监赵中华说,2007/2008年度,在我国纺织经济向前发展中,结构调整是大势所趋。持续的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紧缩的货币政策、环保及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成为我国2008年纺织企业发展的障碍,进而束缚了我国纺织企业的用棉需求。从我国纺织工业生产和出口仍以20%的增速看,2007/2008年纺织用棉需求仍将继续增加.纺织结构调整趋势.
2007/2008年度,全球棉花消费量预期达到2792万吨的最高记录,较 2006/2007年提高约3.8%。2007/2008年度中国仍旧是全球原棉进口大国,进口预期在315万吨,约占全球进口总量的40%。
据国家发改委统计,2007年1月—8月,纺织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7%,同比加快0.5个百分点;出口货值4717亿元人民币,增长14.8%,减缓0.9个百分点;纱产量1270万吨,分别增长18.7%;服装产量126亿件,增长14.3%。赵中华认为,2008年我国纺织经济的结构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增长方式的调整。明年我国纺织发展增长方式的调整表现为:数量增幅下降,价值增幅提高,竞争力和出口产品附加值提高,出口增长方式转变。纺织品价值水平的提高,是单位产能耗棉量减少的过程,这个过程也逐步呈现趋势性。这将弱化纺织用棉需求,不利棉价上涨。
继续深化的结构调整。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物价指数上涨,我国纺织生产成本增加,使得纺织行业的系统性竞争压力加大,对外比较优势在逐步削弱,赢利增速减缓。宏观向好、微观困难,全局发展乐观、局部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不仅在近年将始终存在,且2008年有加剧的势头。这个过程,对纺织行业用棉消耗量的影响并不大,1200万吨/年的纺织用棉需求仍是比较切实的数字。
出口纺织品价格体系的调整。人民币升值和国际市场上纺织品的激烈竞争,使得我国纺织企业出口产品利润缩减,提高出口纺织品价格已经迫在眉睫,从2006年开始以来我国出口商品单价统计看,出口产品单价上升的趋势可见一斑。出口纺织品单价提升的通道之一就是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产品附加值,也是我国出口纺织品的发展方向。
纺织品出口与内销比重的调整。从国家统计数据看,2003年纺织服装出口比重约是33%,到2006年降到28%,目前已降到24.7%,2007年上半年我国纺织行业内销比重提高1.8个百分点,纺织品服装出口量减价增,出口增幅同比回落近8个百分点。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下降、内销比重上升的趋势,今后仍将继续维持。
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型。我国纺织行业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调整,我国纺织经济正在由纺织大国向强国转变。
纺织发展利好因素
从影响我国纺织形势的因素来看,利多与利空因素参半。利好因素主要表现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向好的发展趋势以及今年欧盟放开对我国出口纺织品配额,虽然我国出口欧盟的纺织仍将会面临一些技术壁垒和障碍,但整体出口形势预期仍较乐观。
一、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引发纺织市场内需开始启动。
2007年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是,经济增长、物价上升、就业增长、国际收支顺差增大。宏观经济走在“偏快”的运行区域,2008年是我国的奥运年,纺织内需将迎来一缕希望之光。这些将加大我国纺织用棉需求。
经济持续向好、居民收入增加、城市化率提高,为纺织服装的国内消费提供增长可能。根据国内消费数据看,2006年国内纺织服装零售呈现量价齐升的局面。2007年,服装类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率上升为22.3%,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率6.8个百分点,结束了自1997年以来的8年持续下跌,零售价格回升是国内纺织服装消费升级最显著的特征。
二、输欧、输美纺织品配额政策行将结束。对于中国纺织企业来说,新办法比配额管理更为宽松,出口受限的纺织品类别由10类降为8类,但这仍是一个过渡,最终的目的是双方纺织品贸易的完全开放。这给我国纺织品出口提供了一定空间。
纺织发展利空因素
在看到利好因素的同时,当前我国纺织经济发展也面临实实在在的困难。中普伟业(北京)贸易发展有限公司吴可明指出,当前我国棉纺工业的库存堵塞仍是困扰整个市场的现实问题,纱厂资金紧张、利润低下甚至大面积亏损,对棉花的消费和价格承受能力非常脆弱。
赵中华具体从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解析了我国纺织行业发展的利空。
本币升值。人民币升值,削弱了纺织服装行业低成本的优势。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优势多数是建立在成本低廉的基础上,自主品牌少、出口议价能力普遍不高、行业总体利润率水平偏低。据相关部门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服装行业销售利润率下降1%~4%。2007年人民币汇率升值速率加快,一些附加值较低的服装生产将从中国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国家,失去价格优势会使得更多的服装订单转移到其他国家而影响国内生产。
纺织品出口退税政策。自2004年1月退税率政策调整以来,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退税率已经分别下降4—6个百分点不等,目前执行11%的纺织品出口退税率和9%的服装出口退税率。
生产成本上升。生产要素劳动力、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升,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削弱了我国纺织品服装的竞争优势。目前,我国纺织行业处于定价机制转型初期,出口单价升幅往往低于成本的增长,企业赢利必然受到影响。
新的加工贸易限制政策。新的加工贸易限制政策加大棉纺企业压力。加工贸易新政策的实施,将有效打击国产纱线复进口这种避税行为,但同时新政策的出台,实交台账保证金将形成加工贸易企业周期数月的大量资金占压,对一些棉纺企业压力尤重。企业如果选择放弃进口棉而使用国产棉,则加剧国内用棉矛盾和国内棉价的波动。
环保问题。去年以来,以太湖污染治理为标志,政府加大了污染排放的治理力度,对纺织下游印染等行业的影响较为显著。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新技术、新材料、染整新技术的开发利用,使得新一轮“绿色” 贸易保护主义将成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新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