崭新的2008年已经开始,逝去的2007年却令人难以忘记。
回首2007年缝机业的发展,有许多事情值得我们铭记。一年来,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经历了丰富多彩的发展过程。这其中,虽然有过一些曲折“插曲”,但更多的还是精彩的点滴细节。
作为我国缝制机械行业的权威媒体———《中国服饰报·缝制设备导刊》对2007年行业内发生的各类事件进行了梳理,并选出对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10件大事,以此见证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在这一年中的成长步伐。
CISMA2007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事件1 中捷再次赞助“品牌大奖”
2007年1月8日,中捷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独家赞助“2005—2006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签约仪式在海南三亚召开的“全国服装行业协(商会)秘书长联席会议”上举行。
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有中国服装界的“奥斯卡”之称。2005年3月,中捷与中国服装协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独家赞助“2003—2004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开创了中国缝机业与服装业合作的先河。2007年是中捷与“品牌大奖”第三次结缘,据了解,2008年中捷将第四次携手“品牌大奖”。
上榜理由:
在2005年之前,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一直是服装品牌展示的舞台,而在此之后,这个舞台上又多一个舞者———中捷。中捷的加入,为中国服装品牌盛会增色许多,上下游产业在此衔接得更加密切。
虽然有人会问:中捷斥千万元巨资连续赞助多届“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是不是在做秀?其实这并不是我们要探讨的关键,我们应该关注中捷公司独家赞助“品牌年度大奖”为其带来了什么?
从社会效益上看,中捷借赞助活动促进了中国服装民族品牌发展,而更现实的收获则是让中国缝机品牌走到了服装行业前台,让更多人了解了国产缝机。
方正电机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事件2 “标准宣贯年”的确定
2007年3月13日,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八届二次理事会在深圳召开,104位理事代表、19位特邀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全面分析了行业形势和存在问题,对2007年行业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十一五”科技开发指南》和《全国缝制机械行业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并将2007年确定为“标准宣贯年”。
上榜理由:
其实,标准化建设工作渗透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一本新华词典是标准化的结果,而秦始皇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后,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等更是堪称中国标准化的典范。
目光回到中国缝机业。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内市场不断融入国际市场,我国缝机业也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此时,标准化建设重要性日渐突出,为了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大潮,中国企业就必须遵循WTO的游戏规则,逐渐建立和完善起国家的技术标准体系。
中缝协将2007年确定为行业“标准宣贯年”,即希望以强化行业、企业标准化工作及建立合理标准化工作体系,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水准及技术研发水平,从而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如今,通过宣传与推广,行业中已形成了一个共识:提高企业标准化水平是品牌和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事件3 “电控专委会”成立
作为中国缝机业机电一体化发展历程上的一个新契机,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电子电控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4月25日在上海成立。
上榜理由:
如今,生产机电一体化缝机是行业发展趋势。特别是在原材料上涨、用工成本增加等背景下,机电一体化缝机生产甚至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
另外,当前又是我国缝机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机电一体化战略的实施是行业能否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实现由“大”变“强”的决定性因素。但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如自身配套能力不足、开发能力不足、精通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业复合型人才不足、有效的交流和合作渠道尚未形成等影响行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一系列问题逐渐显现,这也是“电控专委会”成立的起因和初衷。
宝石集团获得全国质量奖
事件4 市场发展论坛话赊销
2007年5月17日,以“理性竞争和谐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缝制机械市场发展论坛”在广州闭幕。行业协会领导与来自全国多家大中型整机、零配件企业,及代理、销售企业代表就“恶意拖欠款”和销售上的“零首付”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上榜理由:
无论是“恶意拖欠款”还是“零首付”都是2007年中国缝机业所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究其根源,就在于国内产品同质化严重、低档次现象仍然突出。
目前,国内还有不少企业以低成本价格切入市场,产品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而2007年由于服装等下游产业的低迷,更使价格战进一步加剧演变为赊销。服装企业欠缝机代理商的钱,代理商又欠生产企业的款,重压之下,整机企业最终只能把欠款压力转嫁
给零部件制造……这种环环拖欠的行为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一旦出现问题,势必将拖垮其他所有的企业。
最终结果是,行业利润急剧摊薄,企业发展受阻,面临着难以解决的发展瓶颈。
第二届中国缝制机械市场发展论坛的召开可谓是正当其时,虽然“理性竞争,和谐发展”的呐喊声未必能立竿见影,但足以让我们对非理性竞争问题的解决有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