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模式”
成就产业龙头
以童装著称的湖州织里,因童装而充满活力,也由童装而闻名全国,更享有“中国童装名镇”的美誉。
“目前织里童装城已逐步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童装交易和采购平台,年成交量和交易额分别达到了2亿件(套)和39.4亿元;织里棉布城也成为国内重要的棉坯布、服装面料集散中心,年成交量和交易额分别达到了12.2亿米和76.3亿元,均呈现稳步上升的势头。”中国织里商城发展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李建华向导报记者介绍,历经10几年的发展,浙江织里童装市场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童装产销基地和棉坯布集散中心,形成了以童装、棉布为龙头,服装面料、服装辅料、床上用品、包装材料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如今,童装业可谓织里的支柱产业,在这样一个面积达135.8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5万人的集镇上,聚集着数千家大大小小的童装品牌、加工、外贸企业,并且林立着“芝麻开门”、“赛洛菲”、“夏士”、“亲亲贝贝”、“蜗牛家族”等一大批优秀童装品牌,他们以一种“织里模式”的产业发展特色在中国童装界独树一帜。
对于中国童装这个版块结构尚需完善的特殊产业来说,“织里模式”的诞生,无疑是创造了童装产业史上的一个奇迹。同时,亦奠定了织里童装在我国童装产业中的龙头地位。
同力共创
“新星市场”
弹指一挥间,浙江织里童装市场历经10次扩建,风雨中走过了沿街设摊、大棚市场、专业批发市场、集散中心、现代化商贸采购城等多个历史发展阶段。而今,童装辅料城和江南童装苑的建成,标志着该市场的市场行业体系已基本成型,他们不再是企业销售店面的简单堆积,而是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争创“新星市场”。
“新星市场应该是在同类市场中具有代表性,成交额、市场规模、管理水平都应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在今后的发展中具有空间广、潜力大的市场。”陈剑向导报记者坦言,在他看来,“新星市场”必须具备“六化”,即市场容积规模化,商品、铺位品牌化,交易方式多样化,信息资源网络化,物流配送现代化,市场管理规范化。
为此,织里童装市场管委会现在首先是做好组织动员,将创建工作层层落实到实处、细处;其次,他们还引导市场经营户树立品牌意识,培育发展市场品牌,提高市场商品附加值;另外,他们在完成市场的提升改造、实现市场的扩容、增强市场的功能的同时,还不断创新交易方式,创新市场形态,实现用“有形”和“无形”两条腿走路;再有,他们还着力建设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学习、引进科学、先进的管理营销理念。
无可非议,织里童装市场拥有一支思想进步、文化水平较高、业务技能过硬的管理团队,对于争创“新星市场”,他们显然志在必得。而市场经营户,对此亦是充满信心。
“市场就是我的家,我当然希望自己的家越来越好。”经营户高建华告诉导报记者,“新星市场”的创建一定会帮助他们进一步开拓市场,扩大销售范围。所以,他一定会为此努力。
“惟有市场不断升级改造,环境整洁、明亮,经营的产品逐步向品牌化发展,我们才能更好地得以持续发展。”另一位经营户文晓莉对此已有同感,她认为市场在这方面已做得很不错,特别是近几年,不断完善市场基础建设,同时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帮助他们运行“中华童装网”等电子商贸服务平台,使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好。
“争创‘新星市场’,我们一定会全力配合。”文晓莉表示,这既然是市场的大事,作为市场的一份子,当然责无旁贷。
童装名镇
欲造“童装航母”
“兴一门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毫无疑问,在织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带有明显“织里模式”特征的童装产业不仅成为织里人引以为豪的最大亮点,同时还带动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20年来,织里专业市场的发展带动了织里童装特色产业、纺织面料、辅料、生产资料、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壮大;外地流动人口的急剧增加和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宾馆、餐饮、娱乐等服务行业的发展。由此,使就业率和经济增长率每年均稳步提高。”陈剑告诉导报记者,“织里模式”得以形成并不断发展和突破,并非偶然,而是由企业、市场、产业三者互为依托,形成三者互动的良性循环格局,共同推动了“织里模式”的发展,进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而今,织里人又有了新的目标。围绕打造全国先进童装制造中心的总目标,他们将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培育品牌、开拓市场为重点,积极实施“名镇、名企、名品、名人”工程,加快童装产业朝着规模型、品牌型、科技型、外向型方向发展,并着力打造由龙头企业领航、知名品牌支撑、群体总量为基础的织里童装航空母舰,从而为中国童装行业及相关产业的新一轮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十年扩建,织里市场终成“童装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