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破坏行为不仅会造成物质上的浪费,还会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导致孩子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出现攻击性,损害孩子完整的自我意识,影响孩子的社会学习。所以正确对待孩子的破坏行为对父母来说是很重要的。
孩子出现破坏行为的原因有:
(1)生理原因:由于孩子大脑两半球发展不是很协调,手指的精细动作差,导致破坏性行为。
(2)游戏:幼儿的道德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对好坏的区分不是很明确,他们把破坏看作是游戏,从而获得乐趣。
(3)探究:幼儿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对事物探索也可能引起破坏行为。
(4)故意:由于情绪的压抑或报复,发泄不满,孩子出现破坏行为。
对此,父母首先应找出孩子出现破坏行为的原因,耐心、热情地引导和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提高其分辨是非的能力。有的孩子老破坏东西是因为他们的好奇心所致。3岁左右的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小闹钟为什么会滴答,它身体内一定藏着什么机关吧?把它拆开来看看吧!于是闹钟变成了“残废”。对于孩子的这种破坏行为家长一定要保护,并引导他重新组装,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与创造精神。有的孩子出现破坏行为是由于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如受到父母的惩罚、身体不适等,要改变这类破坏行为,家长要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要向孩子说明理由,讲清道理,切忌简单地压制。有的孩子是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而破坏,对这种行为,家长要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养态度,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一起玩,满足孩子对亲情的需要。
其次帮助孩子提高自我克制的能力,即使有某些不愉快,也应忍耐承受,自我克制。最后教育孩子善于与人相处,学会与人合作与竞争。破坏是一时的宣泄,最终招来的是自己被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