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进餐卫生方面,家长往往只注意食物的清洁卫生和细嚼慢咽等的卫生要求,而很少注意孩子进餐的心理卫生。其实,进餐的心理氛围不仅仅影响到孩子食欲及对食物的吸收,而且还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孩子进餐的心理卫生要求。
和孩子共同进餐
孩子单独进餐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家长由于忙于事业,而忽视了与孩子共同进餐这个问题。孩子单独进餐,席间气氛冷清,往往难有较好的食欲,时间长了,孩子会误认为父母对自己并不关心,父母平时的疼爱也会在他们心中减弱,从而有碍于父母和孩子的感情沟通与互相理解。另外,单独进餐可使孩子淡忘进餐的礼节,还会使其产生孤独感,这些有可能会延续到孩子今后的生活中,甚至会影响其行为和性格的正常发展。
创造一种愉悦的进餐气氛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在吃饭前播放一段轻音乐,这样,可使孩子的精神得到松弛,有助于孩子的食欲和造就良好的性格。千万不要把父母间的不愉快带到餐桌上,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有些家长整天忙于工作,抽不出时间来管教孩子,待到吃饭时就在餐桌旁大加训斥、指责,甚至打骂孩子,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就餐情绪,使孩子食不甘味,食欲锐减,或在哭泣咽气中进食,久而久之,可使孩子形成对就餐的厌烦心理。
培养孩子正确的进餐动机
孩子进餐的正确动机应该是因为其肚子饿,因为想吃,而不应是为了达到其它目的(如,为了讨爸爸妈妈的欢心;或者为了不得病,长得高又大等)才吃饭。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建立起真正的食欲。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进食,他们向孩子许诺说:“如果你吃一口饭,妈妈或爸爸就给他讲一个故事。”、或者“如果你吃完了菠菜,爸爸就给你表演一个倒立。”、或者用一块点心,一块糖果或者其它各种小玩具作为奖品,诱惑孩子去吃饭等等。尽管这些做法在当时看来很有效,让孩子真的多吃了几口饭。而这种“吃饭”成为了一种达到吃饭以外的目的的手段。从长远来看,这样做只能越来越减弱孩子吃饭的积极性。再往后,就只能在“许诺”上不断加码来让孩子多吃饭,结果,孩子每吃上三五口饭就得给他表演一些杂耍动作,直到家长累得精疲力竭为止。
因此,我们应该让孩子经常保持适度的饥饿感,同时,还要努力将饭菜做得赏心悦目、美味可口。让孩子一见到饭菜就有想吃的欲望。
杜绝偏食、挑食
事实表明,如果父母挑食或偏食,则孩子多半也是个厌食者。因此,父母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研究表明,一个人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多是幼儿期家长迁就造成的,因此,家长要特别重视幼儿期孩子的偏食、挑食,如果此期孩子一个劲地只吃某种菜而对其它菜不屑一顾时,父母应该把此菜收起来。因为餐桌上对孩子的迁就,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充分的营养,而且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自控等人见人厌的性格。
愿孩子们的进餐,更加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