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丰收的季节,两年一届的中国(北京)国际纺机展落下帷幕。在盘点收获的时候,你的篮子里摘到了什么?本届展会上,记者采访了行业内具有代表性的纺机参展企业,看看他们从历届纺机展中收获了什么?
收获用户信息成就创新灵感
“每次纺机展,我都会站在展台的最前面,接待很多客户短暂的问好和交流。这种沟通交流哪怕只有两、三句,对于我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在这里,很多用户会直接向我反馈使用我们产品的体会和意见,提出他们的需求和想法,使我掌握一手的需求信息,这对我们今后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具有关键的指导意义。”倾听用户的声音是同和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崔桂生在展会上最重要的工作。
而正是这些宝贵的用户信息,赐予了同和公司不断创新的灵感。崔桂生告诉记者,本届展会上同和公司展出的罗拉新产品的技术创新点就来自历届展会上客户提出的特殊要求。近年来,紧密纺设备的应用已经形成一种趋势,一次展会上,国内最大的紧密纺生产商宁波德昌提出与同和公司合作,根据他们的要求设计一种新型的紧密纺罗拉。另外,瑞士的一家企业也向同和公司提出,他们目前正在开发的磁性紧密纺项目需要一种特殊要求的磁性紧密纺罗拉。按照用户的要求,同和公司花了一年的时间研制成功了具有世界首创技术的新型紧密纺罗拉和磁性紧密纺罗拉。这两项创新产品配合同和公司18个品种48个系列的罗拉,还有9个品种的摇架,使同和公司在本届展会上收获了世界的目光。
收获一段机缘成就一匹黑马
“2000年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纺机展把我们公司与意大利马佐里纺机股份公司联系在了一起,使我们企业的定向和定位走向了国际化。在第八届展会上,我们与马佐里公司合作生产的新型全流程纺织机械产品第一次面向中国市场,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反响。”马佐里(东台)纺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朱鹏至今对展会带给他与意大利马佐里之间的这段机缘充满感激。
马佐里(东台)纺机有限公司的前身——东台纺机厂有着多年的生产精密机床的底子,但是在竞争激烈的棉纺机械市场上却无一席之地。与意大利马佐里在展会上的相识,促使东台纺机厂与世界500强之一的意大利康茂胜控股股份公司合作成立了今天的马佐里(东台)纺机有限公司。现在的马佐里(东台)纺机有限公司拥有国内棉纺细纱机1/3的市场份额,位列全国纺机销售值前10强,一跃成为业界的一匹黑马。
本届展会上,马佐里(东台)展示的一台长达39米的融合最新纺纱高效工艺的新型细纱长车设备,奠定了其国产纺机第一方阵的地位。
收获一批人才成就海外市场
“我们在展会上的一个重要收获就是人才。纺机产品在海外市场的销售都是通过代理销售的,而宏源在国内都是直接销售的模式。在开拓海外市场初期,我们苦苦寻觅了两三年,就是找不到满意的代理。后来,我们把握每次展会的机会,结识并发展了一批优秀的代理商,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建立了一支强大的销售队伍。此外,纺机展也是我们吸引技术人才的非常好的平台,通过展示,我们企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国内外的技术人才也被我们吸引而来。”谈到展会的诸多收获,江苏宏源纺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温元圻认为,人才为宏源公司开拓海外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以“走出去”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江苏宏源公司,外贸在宏源公司占有相当大的份额。与许多纺机企业一样,在试水海外市场的初期,纺机企业出去做外贸就是带个样本,通过图片和说明来做销售。现在,国内纺机展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国外的许多代理商和用户企业也慕名而来,企业通过展示产品样机,通过技术人员与用户的直接交流,在家门口就能做外贸。
收获本土需求成就中国市场
“艾洛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的初期,由于不了解中国市场的情况,所以经营情况并不是很好。1998年,公司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对在华的销售策略进行重大改革,并在那年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纺机展上推出了艾洛更加贴近中国市场需要的新产品。通过展会的平台,让更多的中国企业认识了艾洛以及艾洛储纬技术的世界领先地位。随着后来公司销售和服务的跟进,艾洛扭转了在中国市场上低靡的销售形势,迅速占据了中国储纬器市场的主导地位。可以说,1998年的纺机展是艾洛在中国发展的分水岭,使艾洛成就了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市场。”艾洛(无锡)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明东向记者介绍了这家外商独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具有历史意义的转折。而在本届展会上,艾洛公司更是带来了代表世界顶级水平的产品,因为这些高端产品目前在中国也有了市场。
近年来,很多外资企业都在中国投资建厂,对于外资企业而言,迅速实现本土化,提高产品的适应性是企业扎根中国的首要问题。而纺机展则是集中各种资源的平台,通过展会与中国客户的接触,了解中国客户的需求,使企业产品的设计理念更贴近中国市场。汪明东说,艾洛正是抓住了每次展会的机会,实现了与中国市场的融合和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