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注册会员 忘记密码 欢迎您登录中国童装网!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人才首页

简历管理 企业招聘 个人求职 职位搜索 校园招聘 求职宝典 现场招聘
·快速搜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人才招聘

 > 证书决定论 求职光有经验是不够的

证书决定论 求职光有经验是不够的

    美国劳工部一项调查显示,高科技产业的中级主管,普遍认为自己应该有三个学位或认证,才足以在职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制造业的中级主管也认为平均该有两个以上的学位。
  在美国,现在的大学生想要 
几年毕业后,顺利找到一份工作,最好的方法就是拥有三张证书:毕业证书、辅系证书,再加上专业证照证书,才能确保不会“毕业即失业”。

  “学历通货膨胀”的必然结果

  美国学者柯林斯(Collins)早在几年前就曾将现代教育比拟成“文化通货”,要大家注意文凭证书的数量问题。

  文化通货可像钱币兑换货物一样兑换所要的职业,当市面上有更多的通货流入时,它也像钱币一样会贬值。

  同样的,当市面上有更多的学历角逐少数职业时,它也会像钱币一样发生通货膨胀的现象。

  学历通货膨胀的现象,不只冲击着中国的大学毕业生。

  事实上,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职场中的各个阶层,都出现了“永远少一张毕业证书”的现象。

  美国《商业周刊》在进行全美商学院的排名时发现,美国商学院的毕业生们面临着MBA学位严重贬值的局面。

  即使是全美排名前30位的商学院中,2005年也只有60%的MBA毕业生能够找到工作,而且他们的年薪比起从前也大大缩水。

  花旗银行过去每年都有学士学位的储备干部,但这种现象近年越来越少,主要原因是求职的新人学历普遍都提高了。

  在我国台湾地区,根据调查,台湾企业界的招聘条件有47%的工作要求具有硕士学位。

  台湾岛内前100强企业中,有70%工作职缺的基本门槛必须拥有硕士学位。

  大学录取率越来越高,大学学位已成了谋职的基本门槛,使得大学生为了增加竞争力而开始出现“延毕考”现象。

  根据已公布的数据,在我国内地,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仅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就以平均每年26.9%的速度递增。

  199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为7.2万人,而2008年则为44.9万人。

  2001~2007年,全国报考研究生人数从45万增长到128.2万。

  在中国内地每100名大学生求职者中就有6位拥有硕士学位。

  “学历通货膨胀”必然出现的结果是,产生高学历做低学历工作的问题。

  “大材小用”成为常态。

  素历时代的职业护照

  人才市场出现的这边找不到合适工作,那边找不到合适人才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的高等教育与就业市场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

  虽然经过大学系统教育,但是许多离校学生,并不具备企业要求员工所具备的基础职业素质。

  2003年,我到天津市天宇科技园咨询考察时,正碰上一家刚落地该园的美国高科技公司招聘软件工程师。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被聘用的100多名新员工中,最受该公司推崇的却是几个仅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电脑黑客”。

  这正应了实用哲学的倡导者娄•马里诺夫的一句话:“历代的智慧得益绝不意味着你必须拥有博士学位,或任何这类东西。

  ”在我们身边,类似的情形并不少见。

  越来越多的公司更加重视员工的实际能力,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也已意识到,手中的学历不再是求职的王牌。

  随着社会知识水平的普遍提高,学历已不再是企业选人的首要衡量标准。

  未来的人才市场,实用型人才将大行其道。

  职业半衰期越来越短,人才也处于不断折旧的过程中。

  企业的人才观正在发生改变。

  原来高学历、高职称就是人才的观念正在发生蜕变,并开始转向“有需要才是人才”、“有能力创造价值才是人才”的现代人才观。

  于是,一个崭新的时代—素历时代到来了。

  素历时代,素质培训的价值开始凸显。

  不久前,一项针对京城白领的千名问卷调查表明:92.5%的白领表示,为了实现自己的成功目标,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充电。

  其中,56.5%的白领会选择“接受专业素质机构提供的素质培训”。

  而在各地的人才市场,一手拿着学历证书,一手拿着各种各样专业认证证书求职的场景,已随处可见。

  某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说,如果一位求职者刚刚大学毕业不久,那么他在求职时着重突出他名校或热门专业的学历,还算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他已经毕业了5年以上,那么他在求职时仍然炫耀他的学历,而不是他受过的培训和工作业绩就属于无能的表现,因为那就表明他在职期间毫无建树。

  在素历时代,资格认证更多地代表着一个人“能力”的认证。

  企业在选择“能做事的人”的时候,实用性和提升性培训的经历是求职者实力最好的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