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7点半,盛夏的太阳已经威力无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的小张夹在上班人群里挤上公交车,“站桩”半小时后来到实习单位--位于徐家汇的一家外贸公司。自开始实习以来,小张一直提前上班不敢懈怠。对眼下忙于暑期实习的许多大学生来说,实习不啻是求职大战前的一场“预演”。
实习岗位“一席难求”
如今求职竞争已经延伸到实习阶段,实习岗位“一席难求”并不罕见。小张对此深有体会:“我能到这家公司,还是借了一个亲戚的光。他跟公司老总私交不错,才给了个实习机会。”小张说班上很多同学都有暑期实习的打算,只是苦于没有门路,只好放弃了。因此小张很珍惜这个实习机会,他怕“万一自己表现不够好,就会被cancel掉。”
据了解,目前许多高校都直接与相关单位联系,给学生介绍实习岗位。宝钢集团人力资源部经理付郁飞介绍说,他们和一些高校达成协议,每年接收一批相关专业的学生实习。但学校提供的实习岗位通常都是“僧多粥少”,复旦大学的小徐说,大公司“相中”的往往是学生干部或者“三好”学生,成绩和表现一般的学生则无缘“雀屏中选”。于是大家只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小徐说班上一个同学为了实习还提前交了“公关费”。
有学生尝试从网上找实习“门路”,但有时结果却不太理想。计算机系学生往往变身“打字员”,旅游专业的则被发配到“门票收费处”,专业不对口更是家常便饭。笔者采访的实习生中,几乎都是通过朋友介绍或者学校推荐获得实习机会。许多大学生呼吁:学校和企事业单位能否多为大学生实习开辟“绿色通道”。
苦学巧学积累经验
“我正忙着呢”、“你自己看看吧”、“今天没什么事的话,你可先走”……大凡实习生都有被师傅“冷落”的时候。东华大学计算机系的小吕也曾为此郁闷过一阵子。小吕在愚园路上的一家电脑公司实习,“平时跟师傅关系蛮好的,可一到工作时间,他就把我搁在一边凉快了。”
不过小吕现在已经走出实习的“低潮期”。他总结出几大“秘诀”:首先要谦虚,对待任何问题都要不耻下问;而且还要巧学,师傅没有手把手教,可以站在旁边观察。小李说自己用“偷师”的方法学到了不少业务上的知识。有一次小吕“跑龙套”给郊区的一家客户送去三台电脑,但少了一套可以互用的光驱,这个老客户要求“照章办事”,小吕只好下班后又给送过去。回家的路上,小李并不因为累了一天而沮丧。“反过来想想,自己也学习到了工作中的一个道理:即使简单的工作,也要一丝不苟。”
“实习不只是专业实践,更要学会做人。”别人办公桌上的电话不能乱接,不打小报告,道听途说散布谣言更是办公室大忌……小吕认为在公司中学到的待人处事的方法和技巧,是在校园里绝对学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