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装网] 关于移动社交应用的创新陷阱问题,网上很多朋友问到该怎么创新。抛开专家的陈词滥调,我希望能用不一样的思维去探索移动社交应用的创新机会。
移动社交,让我首先联想到的是另一个互联网领域——电子商务。这两个领域的共同点是:市场容量庞大,竞争尤为激烈。此外,我发现这两个领域还有如下的相似性:
没人指望我教你怎么开网店、做公众号吧,所以我只谈大平台外的机会。如果说电子商务的创新创业机会在垂直电商和分众电商,那么移动社交的出路在哪里?
垂直电商的概念大家都很熟悉,分众电商的概念相对较新,我是从米折网创始人张良伦今年6月份的一次演讲文章中才特别注意的。按照他们的定义,垂直电商是“将给所有人卖一类东西”,比如鞋类电商,上面会有男鞋、女鞋、童鞋等等;分众电商则是“给一类人卖所有东西”,比如针对儿童卖童鞋童装、玩具、纸尿片等。据此定义,我们不难找到以下例子。
垂直电商:专注鞋类的乐淘、专注超市的1号店等;
分众电商:专注宝贝妈妈的贝贝网、针对潮人的yoho有货等;
分众电商与垂直电商没有严格的界限,比如有个创业公司就叫男人袜,他只卖袜子,且只卖给年轻男人,属于垂直还是属于分众?应该都属于吧,唯品会、聚美优品也是如此,不易归类。
纠结某个东西到底是垂直还是分众,没有意义,但是理解这样的概念对于我们创业的思路有好处。你从什么思维模式出发?产品?人群?对照垂直电商和分众电商,我也提出垂直社交和分众社交的概念。
垂直社交:有特色的主打功能,比如比邻(语音)、secret(匿名)、nice(图片分享)、snapchat(阅后即焚)等;
分众社交:功能上并没有太大的特色,但是针对人群非常明确,比如豆瓣(文艺青年)、zank(gay)、丁香园(医务人员)、雪球(股票投资者)等;
就对应用市场的观察,目前绝大多数创业者走的是垂直社交路线(但凡产品总是有目标受众,瞄准90后那样的定位过于宽泛,那不是分众的概念)。他们希望自己在功能上有所差异化,所以在一个匿名社交基础上还能折腾出那么多花样。要走垂直社交,主打功能要与竞争对手差异化,微创新只能带来差别,这点我在创新的陷阱里已经论述。
垂直社交还可以再细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从现有的社交应用功能里提炼出某个功能做精做深,比如nice的图片分享功能、emojli的表情功能本来就存在于其他应用里,但别人的附带功能在这里成了主打功能,同理,如果你觉得微信的摇一摇功能很有魅力,也可以尝试;还有种是,开发全新的功能,snapchat和secret就是这样的开拓者。
至于分众社交,今年以来热度上升,zank和雪球都是今年的融资明星,还有一系列基于兴趣的分众社交产品曝光率高了,比如创业者社交的缘创派、运动爱好者的去动、美术爱好者社交的画友等。分众社交,最为关键的如何圈定人群,主要满足两点:人群要有一定的规模;该人群与同行(同类)有较强的交流欲望。
垂直社交和分众社交都属于破坏性创新,因为前者重构了功能,后者重构了人群。前者的难度更大,国内创业者大都是处于模仿国外的阶段;后者出了不少自主创新,发展趋势令人欣慰。当然,跟电商一样,垂直社交还是分众社交,也是有模糊地带和交叉地带的,不必纠结。
最后提下两者衍生的O2O领域:电商O2O需要在非常细分的领域探索才能顺利,比如针对北漂一族吃饭问题的青年菜君,像顺丰黑客那样反而容易四不像;社交O2O早期雏形是豆瓣的同城活动,现在也有“微聚”、“约你”等新锐,将约会目的前置化,重构了陌陌先聊后约的流程。其中,像运动、电影、宠物等的兴趣类细分社交应用尤其适合往O2O发展。
所以,移动社交的创新路径就在垂直社交、分众社交和社交O2O。选择合适你的路径,都还有大量可以挖掘的空间。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
作者为中国童装网一个创业团队的工作人员,希望与更多业内人士获得交流合作的机会,官方微博@51中国童装网,微信公众号im51k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