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图片
姓名: 战春晓 
性别:  
总投票数:
 15296 
 目前排名:44

儿童需要的营养!


发布时间:2010/5/20 20:34:32     浏览次数:864
儿童为了维持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需要从食物中获得各种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称为营养素。营养素可分为6类:水、碳水化合物(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营养素在人体内的功用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一是作为能源物、供给人体所需能量;二量是作为“建筑”材料、构成和修补身体组织;三是作为调节物质,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婴幼儿时期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对营养素的需要相对较多,再加上消化、吸收功能尚未成熟,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所以对儿童营养物质的供给,一方面要照顾到不同年龄儿童的生理需要,另一方面要注意到他们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
一、热能和水的需要
(一)热能的需要
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机体细胞和器官的活动都需要能量。这些能量在体内代谢过程中最终都转化为热,故称为热能。用来表示热能的单位,在营养学上常用千卡计算。
婴幼儿所需热能主要用于以下5个方面:
1.基础代谢 基础代谢是指维持人体在清醒而安静状态下的热能需要,包括维持体温、呼吸、循环等代谢的需要。一般约占总热能的50%。
2.生长发育 这一部分热能需要为儿童所特有。儿童生长愈快,需要的热能愈高,平均约占总热能的20~30%。
3.动作 用于肌肉动作所需的热能极不一致。好动多哭的婴幼儿比安静的婴幼儿所需热能可高达3~4倍。初生婴儿只能啼哭、吮乳,这项需要较少。以后肌肉逐渐发达,能行走玩耍,需要就增加,一般约占总热能需要的10~15%。
4.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食物消化、吸收过程中所需热能,约占总热能的5~10%.
5.排泄消耗的热能 所占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一般约占总热能的10%。
以上5个方面,儿童每日所需总热能,按每公斤体重计算,出生后第1周约为60千卡,第2、3周约为100千卡,2~6个月约为120千卡,1岁约为110千卡,此后每3岁减10千卡,到15岁时为60千卡。如较长时间热能供给不足,可使婴儿发育迟缓,体重减低。膳食中每日热能的来源的分配比例,以蛋白质占15%,脂肪占35%,碳水化合物占50%为宜。
二)水的需要
水是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是人体不可缺乏的物质。输送营养物质,排泄废物,调节体温及呼吸过程都离不开水。水被摄入人体后,只有1~2%存于体内供组织生长的需要,其余经过肾脏、皮肤、肺和肠道排出体外。水的需要量与人体的代谢率和饮食成分有关,如儿童新陈代谢比成人旺盛,需水量相对较成人高;又如膳食中蛋白质和盐含量高时,水的需要量则多。&<050203;个月以内的婴儿肾脏浓缩尿的能力很低,如摄入食盐过多时,则由尿中排出,需水量就增多。母乳内含盐量低,但牛乳中含蛋白质和盐较多,故用牛乳喂养的小儿需水量较多。总之,年龄愈小,需水量相对较多。一般婴幼儿每日每公斤体重约需120~150毫升水,3~7岁约需90~110毫升。
二、蛋白质的需要 蛋白质是构成机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一切细胞组织都含有蛋白质,神经、肌肉、骨骼、血液乃至头发和指甲,没有一处不含蛋白质。身体的生长发育,衰老细胞的更新,组织损伤后的修复,都离不开蛋白质。另外,蛋白质还是酶、激素和抗体等不可缺乏的重要成分。同时,它也是热能的来源之—,1克蛋白质在体内可以产生4千卡热能。
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组成,已经发现的有20余种。其中有一部分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够快,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食物供给。这部分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另一部分可以在体内合成,称为“非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并非不需要,只是可以在体内合成。对于成人,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等8种氨基酸是“必需氨基酸”;对于婴幼儿,除上述8种外,还有精氨酸和组氨酸两种,共有10种“必需氨基酸”。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即组成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量和相互间的比例是否适当。食物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愈接近人体需要,这类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就愈高;否则,就低。如乳、蛋、肉、鱼等动物性蛋白,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相互间的比例也很适当,这类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就高。各种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相互比例,有人叫作“氨基酸模式”。这种模式好象由数根木板条制成的木桶,若其中一根木板条过低,桶中的水将从低板条处流出,有人称这种比例过低的氨基酸为“限制氨基酸”,即由于这种氨基酸的不足或缺乏,影响或“限制”了其它氨基酸的利用;但其中一根木板条过高也无助于多装水,即也无助于提高其它氨基酸的利用。所以,膳食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例要适当,要相互平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时,其所含的氨基酸之间可以取长补短,相互补充,使氨基酸趋于平衡,从而提高食物蛋白质的利用率,也就提高了它们的营养价值。这在营养学上叫作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例如,玉米、小米、大豆单独食用时,其生理价值(即营养价值)分别为60、57、64,如按23%、25%、52%的比例混合食用,生理价值可提高到73;又如将玉米、小麦、大豆混合食用,也会使生理价值提高。这是因为玉米、小麦、小米乃至大米蛋白质中的赖氨酸含量都较低,蛋氨酸相对较高,而大豆蛋白质中的赖氨酸含量较高,蛋氨酸相对较低,混合食用时它们相互补充,从而提高了生理价值。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这类例子,如“杂合面”、二米饭、江米绿豆粥、金银卷子、豆砂包、芝麻酱拌豆腐等,都可以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至于素什锦中的面筋、腐竹、香干、豌豆、笋片、木耳、香菇等,更是集植物蛋白的大成。以上都是植物性食物混合互补的例子,若在植物性食物混合互补的基础上,再添加少量动物性食物,蛋白质的生理价值还可进一步提高。如小麦、大豆、小米、牛肉单独食用时,其蛋白质的生理价值分别为67、64、57、69,若按39%、22%、13%、26%的比例混合食用,其蛋白质的生理价值可提高到89。可见,动、植物性食物混合食用比单纯植物性食物混合食用还要好。有些厨师常采用“荤素合一”的烹制方法,如锅贴豆腐、菜肉包、饺子等,尽量所加的蛋或肉不一定很多,但不仅较纯素味道鲜美,也体现了动、植物性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至于在代乳粉中加入少量蛋黄和奶粉,在婴儿食品中加些鱼粉或肉松,不但补充了婴儿所需的钙质和维生素,也提高了其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对改善婴儿的营养有实际意义。
食物混合食用,通过蛋白质的互补作用,虽然可提高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但要运用得当,否则将难以发挥互补作用。
正确的做法应当遵循以下3个原则:
①食物的生物学属性愈远愈好。动、植物性食物之间比植物性食物之间生物学属性远。
②搭配的食物种类愈多愈好。就是说要提倡食物多样化。
③同时食用。因为单个氨基酸吸收到体内之后,在血液中的停留时间一般约为4个小时,然后到达各组织器官,再合成组织器官的蛋白质,只有合成组织器官所需要的氨基酸同时到达时,才能合成组织器官的蛋白质,亦即才能发挥氨基酸的互补作用。
儿童需要的蛋白质相对较成人多。因为他们不但需要用蛋白质来补充消耗,还需要用来增长和构成新组织。婴儿按每日每公斤体重需要供给蛋白质的数量计算,母乳喂养的需要2.0~2.5克;牛奶喂养的需要3.5~4.0克,因为牛乳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较人乳稍差;两者混合喂养的需要3.0克。1~3岁需要3.5克,4~6岁需要3.0克,学龄前需要2.0~2.5克。
三、碳水化合物的需要碳水化合物也叫糖类,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供给热能。1克碳水化合物在体内可以产生4千卡热能。
②构成神经组织和细胞的成分。如作为遗传物质基础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就含有核糖,是一种五碳糖。
③保肝、解毒。如当肝脏糖元储备充裕时,对酒精、四氯化碳、砷等有害化学物质就有较强的解毒功能,并有利于保护肝脏免受有害物质的损害。
④抗生酮作用。脂肪在体内氧化靠碳水化合物供给能量,当碳水化合物供给不足,或因病(如糖尿病)机体不能利用碳水化合物时,身体所需要的能量将由脂肪来供给。当脂肪氧化不全进,即产生酮体。酮体是一类酸性物质,在体内积存过多,即可产生酸中毒。所以,碳水化合物有抗生酮作用。 mKR亲子资源网
⑤供给食物纤维。各种食物的可食部分,除了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之外,还含有一定量的纤维成分。它是一类多糖物质,也属于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等,统称为食物纤维。食物纤维有助于通便和预防结肠癌、冠心病、糖尿病等疾患。碳水化合物可分为单糖、双糖、多糖数种。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葡萄糖是单糖中最重要的一种,血中的糖(即血糖)就是葡萄糖;果糖是最甜的一种糖,其甜度为蔗糖的1.75倍,多存在于水果之中,蜂蜜中含量最多;半乳糖是乳糖的分解产物,甜度低于葡萄糖,更低于果糖。双糖有蔗糖、麦芽糖和乳糖。蔗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缩合而成,在甘蔗和甜菜中含量最为丰富,白糖、红糖都是蔗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缩合而成,在谷芽中含量较多,尤以麦芽中含量最多,故称麦芽糖,人们在吃米饭或馒头时,咀嚼过程中会感到甜味,就是因为其中的淀粉水解成了麦芽糖。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缩合而成,它只存在于动物的乳汁中,甜度仅及蔗糖的1/6。多糖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无甜味,不易溶于水,但可经消化酶的作用分解为单糖。多糖主要有淀粉、糊精和糖元(动物淀粉)。淀粉在谷类、豆类、硬果类以及马铃薯、红薯、芋头、山药等块根类食物中含量很丰富,无甜味,也不易溶于水,加热即膨胀为糊状物,此糊状物易被消化酶分解;糊精是淀粉分解的中间产物,糯米中含量较多,烤面包或馒头时,表面形成的焦黄或棕黄色硬皮就是淀粉变成的糊精;糖元是指存在于动物体内的淀粉,存在肝脏、肌肉和其它组织中。另外,如前所述,食物纤维也是一种多糖,因其不能被消化吸收,可刺激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婴幼儿需要的碳水化合物相对较多。&<050203;岁以内婴儿,每日每公斤体重约需12克,2岁以上约需10克。婴幼儿膳食由碳水化合物供给的热量,约占总热能的50%。
四、脂肪的需要
脂肪也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它在体内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①供合热能。脂肪是产热量最高的一种能源物质,1克脂肪在体内可以产生9千卡热能,是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的2.25倍。脂肪是贮存能量的“燃料”库,所占空间小,可在腹腔空隙、皮下等处大量贮存。人在饥饿时,首先动用体内脂肪以免消耗蛋白质。
②构成身体组织。如磷脂、胆固醇等类脂质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
③供给必须脂肪酸。脂肪中有几种不饱和脂肪酸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称必需脂肪酸,主要有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3种。必需脂肪酸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它能够促进发育,维持皮肤和毛细血管的健康;与精子形成、前列腺素的合成有密切关系;能减轻放射线所造成的皮肤损伤;与胆固醇的代谢也有密切关系,有助于防止冠心病。
④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维生素A、D、E、K不溶于水,只能溶于脂肪或脂溶剂,称为脂溶性维生素。膳食中的脂肪可作为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促进其吸收。另外,有些脂肪本身就含有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如鱼肝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D。
维持体温和保护脏器。脂肪是热的不良导体,可阻止体热的放散。皮下脂肪在冬天就有保温作用,有助于防寒。脂肪作为填充材料,可以保护和固定内脏器官,避免机械摩擦和移位;另外,能使手掌、足底和臀部等更好地承受压力。
⑥提高膳食的感官性状。含油脂的菜香味扑鼻,油炸的食物香脆可口,人人爱吃;脂肪在胃内停留时间长,耐饿。但膳食油脂过多,不易消化,还会引起腹泻;吃过多的动物脂肪还会得高脂血症,诱发冠心病。广义的脂肪包括中性脂肪和类脂质,狭义的脂肪仅指中性脂肪。中性脂肪是1个分子甘油和3个分子脂肪酸组成的,故又称为甘油三酯或三酸甘油酯。日常食用的豆油、菜子油、花生油、芝麻油等植物油和猪油、牛油、羊油等动物油的主要成分就是甘油三酯。类酯质是一些能够溶于脂肪或脂溶剂的物质,如磷脂和固醇类化合物。过去人们一般按脂肪的来源,把它分为动物脂肪和植物脂肪两大类;&<050203;者根据在室温下的状态,分为油(液态)和脂(固态);有的笼统地认为动物脂肪就是饱和脂肪,植物脂肪就是不饱和脂肪,并据此来断定其营养价值。其实这些说法并不确切。如鱼肝油为动物脂肪,且为液态,但含不饱和脂肪很高;而椰子油为植物脂肪,却含饱和脂肪很高。所以,脂肪的营养价值并不取决于其来源,而取决于其所含脂肪酸种类及其饱和程度、消化率、维生素含量和贮存性能等。如鱼肝油含不饱和脂肪酸最高,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D,对辅助治疗结核病,抗佝偻病都很有效,有较好的药用价值。奶油和黄油都是从牛奶里提炼出来的,含有维生素A和D,呈乳融状小颗粒,易吸收和利用,但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较高,对高脂血症和冠心病患者不利;用植物油做成的人造黄油,则无此缺点。猪油、牛油和羊油含饱和脂肪酸较高,不大容易消化,猪油还含有胆固醇,又不含维生素A和D。植物油中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有的植物油含有能抗氧化的维生素E或芝麻醇,耐贮存。另外,植物油一般消化率高,易于消化。
婴儿每日每公斤体重约需脂肪4克,6岁左右儿童每日每公斤体重约需脂肪3克。
五、维生素的需要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活所必需的一类营养素。它们不能在体内合成,或合成量不足,故必须由食物供给。维生素不是热能的来源,也不是构成身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它们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调节物质代谢,尤其与酶的关系密切。一般需要量很少,以毫克或微克计算。现已发现的维生素种类很多,通常按其溶解性分为脂肪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A、D、E、K;水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B1、B2,烟酸,维生素B6,生物素,酸、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等。现就营养上比较重要的维生素简述如下:
(一)维生素A
维生素A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生长发育;保护上皮组织(如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以及性腺和其他腺体的上皮组织)的健康;间接抵抗各种感染;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视紫质(暗光下视物所必怪的物质)。如膳食中维生素A供给不足或缺乏,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使上皮组织萎缩、角化,抵抗力下降,患夜盲症及干眼病等。正常儿童每日约需维生素A2000~4000国际单位。
维生素A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品,其中以肝的含量最高,鱼肝油常作为补充维生素A的制剂。蛋黄、奶油、黄油中含量也很丰富。许多蔬菜、水果中都含有胡萝卜素,它在体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一些红黄色和绿叶蔬菜,如菠菜、胡萝卜、西红柿、红心甜薯等含量都很丰富,是我国膳食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
(二)维生素B1(硫胺素)
维生素B1在体内主要是构成脱羧酶的辅酶,参加物质代谢,可增进食欲,保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并可促进生长发育。缺乏时可引起脚气病。
维生素B1主要来源于粮食和动物性食物。粮食加工过细,烹调方法不会理,都会使维生素B1大量损失,而导致维生素B1摄入不足或缺乏。儿童每日约需维生素B10.4~1.4毫克。
(三)维生素B2(核黄素)
维生素B2在体内主要是构成黄酶的辅酶,参加物质代谢,亦有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缺乏时可出现口角炎、舌炎、唇炎及阴囊炎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表现.
维生素B2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尤以内脏、蛋、奶类等含量丰富;其次是豆类和新鲜蔬菜;粮食中含量不高,但系主食,所以也是重要来源之一。我国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容易发生维生素B2摄入不足。儿童每日约需维生素B20.4~1.4毫克。
(四)烟酸(尼克酸)
烟酸在体内是构成辅酶Ⅰ、辅酶Ⅱ的成分,参加物质代谢。缺乏时可引起癞皮病,主要表现是皮炎、腹泻和痴呆。烟酸广泛存在于动、植物性食物中,多数含量较低,但酵母、花生、全谷、豆类及肉类,特别是肝脏含量丰富。玉米中烟酸含量并不低,但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所以以玉米为主食的地区,容易发生癞皮病。儿童每日约需烟酸4~14毫克。
(五)维生素C(抗坏血酸)
维生素C在体内有多种生理功能,可维持牙齿、骨骼、血管的正常功能,参与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并有解毒作用。缺乏时可引起坏血病。
维生素C主源要来于新鲜蔬莱和水果。一般母乳每100毫升含维生真C2~6毫克,牛乳中含量不高,经煮沸后又多被破坏。菜汁、番茄汁、桔子汁、绿叶蔬菜和新鲜水果中含量都很丰富,但维生素C在接触氧、高温、碱或铜器时易被破坏,故在食物烹调加工中常有大量损失。儿童每日约需维生素C30~75毫克。
(六)维生素D
维生素D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钙、磷在肠内的吸收利用,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对儿童极为需要。缺乏时可引起佝偻病。
天然食物中含维生素D很少,肉、蛋、乳类含量也不高,主要来源是鱼肝油。皮肤受日光中紫外线照射后,可能皮肤内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成维生D3,这是人体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所以有人将维生素D称为“太阳维生素”。儿童每日需要维生素D300~400国际单位。
六、矿物质的需要
矿物质在人体内含量虽然很少,但它们是构成身体组织和调节生理功能所不可缺乏的营养物质。对婴儿生长发育特别重要的是钙和铁。
(一)钙
钙能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促进血液凝固,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缺乏时可发生佝偻病、手足搐搦症。
人体吸收钙的能力很差,膳食中的钙只有20~30%可被吸收。影响钙吸收的因素很多,蛋白质、乳糖和维生素D等可促进钙的吸收;谷类中的植酸,蔬菜中的草酸,则可影响钙的吸收。儿童每日需要钙400~1000毫克。
(二)铁
铁在人体内含量很少,但极为重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缺乏时可引起缺铁性贫血。食物中肝、蛋黄、瘦肉含铁丰富,绿叶蔬菜、番茄、豆类和谷类含铁亦较多,但母乳和其它乳类含铁均很少。在胎儿的后期,特别是在出生前1~2个月,肝内储存较多的铁,可供出生后用6个月;早产儿则缺乏铁的储存,出生后应注意补充铁。儿童每日约需铁10~12毫克。
(三)其它
除钙、铁外,钠、钾、氯、铜、锌、碘等也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矿物质,特别是锌、碘对人体生理功能、生长发育起重要的作用。
1.锌是许多重要酶的组成成分。它与蛋白质和核酸合成,对维护红细胞膜的完整以及在造血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心脏病、肝脾肿大、性功能减退都与体内含锌量不足有关。严重缺锌的孕妇会使胎儿发生畸形;缺锌的儿童食欲不振,味觉减退,生长发育差,特别是男孩到了青春期,第二性征不发达,甚至可丧失生殖机能。近年来国内屡有儿童缺锌的报道,值得引起重视。海产品、奶类及牛、羊、猪肉含锌量较高,是锌的可靠来源。儿童每日需锌量:出生至6个月为3毫克;6~12个月为5毫克;1~10岁为10毫克;11岁以上与成人相同,为15毫克。
2.碘是制造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乏时可引起甲状腺肿大,民间叫“瘿”或“大脖子病”。孕妇缺碘会使胎儿生长迟缓,造成智力低下或痴呆,甚至发生克汀病(呆小病)。碘主要来源于海产品。成人每日约需碘100~200微克,孕妇、乳母、儿童应适当增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