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真实的榜样。父母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性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认为做为父母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更要不断地在学习和思考中自省:究竟自己在育儿过程中有什么不足甚至失败的地方?
我也一直在做着这样的反省,通过自己育儿的过程和经验、对其它孩子的观察、与其它家长的交流以及通过各种媒体的报道,我总结了一些父母在育儿过程中的错误的生活细节。
细节往往是被忽视的,也或许是人们习以为常的,所以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正是这些司空见惯的生活细节影响着孩子在婴幼儿时期的行为、思想,乃至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性格。
(以下观点仅代表我个人,如与专家和其它父母观点有相悖的地方,请保留自己的观点。)
1、 与孩子交流过程中常常使用“X不X啊?”这样的说话方式。
前几天看一个育儿节目,内容是考察妈妈如何引导孩子把三种口味的食物都品偿过来。其中有一个妈妈引导失败,她的宝宝在偿过第二种口味的食物之后,就不想再偿了,因为第二种食物里面放了芥末。于是妈妈就说:“还偿不偿啊、还偿不偿啊……”宝宝躲在妈妈的怀里说:“不偿了、不偿了……”我觉得这个妈妈之所以失败,是她一直在用一种征求的口吻与孩子交流,“偿不偿啊?”这样的话包含两种含义:即可以偿也可以不偿。那么孩子不喜欢芥末,所以他可以放弃品偿下一种食品。但是如果妈妈换一种说法:“不好吃吧,偿一偿后边的,肯定是特别好吃的,偿偿吧。”妈妈的正确引导,可以激发孩子对下一种食品品偿的欲望,而第三种食物真的就是特别甜特别甜的。
从这个例子中我得到了一些启示:在与孩子交流过程中,不要用“X不X”这种说话方式。比如说:行不行啊、吃不吃啊、去不去啊、好不好啊……?有的时候、有些事情父母不必征询孩子的同意,只要父母觉得是必须做的,就一定要用很坚决的口吻告诉他必须这么做。而“X不X”这种说话方式,就有可能让孩子选择错误的做法,进而让父母左右为难,不好收场;而且我觉得被这样的父母带大的孩子有可能形成一种做事犹豫不绝的性格。
2、 在孩子还是幼儿时期,给他买东西时常常让他自己挑选。
记得在大贝二岁左右的时候,我们带他去买鞋。在一个童鞋柜台前,有许多好看的童鞋,我们不知道孩子喜欢哪种,就对他说:贝贝你自己喜欢哪个,自己选吧。卖鞋的是位大大,他听我这么说就说:可不能这么小就让他自己选。听了这位大大的话,我当时的感受就是觉得他这么说话是不懂得教育,专家们不都说:让孩子自已作主,可以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吗!所以我当时只是笑笑,还是让贝贝选了他自己喜欢的鞋。
但是经过了六年的时间考验,现在再想想这位大大的话,我觉得他才是个专家,他的理论依据就是他的育儿经验。
给大贝买任何东西一直都是在让大贝选择自己喜欢的,所以现在大贝很难听取我们的意见,就连穿衣服,他都坚持着自己的想法,喜欢穿什么就穿什么,不管在大人眼里是不很难看、很不配套。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会与大贝发生冲突,因为他总是和我的想法不一致。现在我常和他说:美国总统XX的妈妈在回答别人问她:是怎么教育出来这么优秀的孩子的?时说:我的唯一的方法就是让他学会“服从”。你要服从家长、服从老师、将来也要服从领导……可是大贝依旧很执拗。我很担心,这样的个性将来走向社会是不是还吃得开。
如果能够重来,我决不让孩子在那么小的时候就养成独断的习惯。
3、 面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不以为然,甚至报以大笑。
见过许多家长,尤其是隔辈家长,在孩子有打人、骂人的行为时,却哈哈大笑,认为孩子这个样子很好玩。而孩子在家长这种哈哈大笑的氛围中会更加夸张自己的行为,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打人骂人的行为习惯,这种习惯会伴随孩子的整个幼年时间,等到入学后,这种形为习惯会招致其它学生和家长以及老师的反感,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是相当不利的,大贝的班级里就有这样了位同学,(在我以前的博文中有叙述)不仅已经形成了这种恶习,而且学习成绩也是一塌糊涂,三科成绩加一起才170分,老师要把他返回到学前班,可是家长软磨硬泡就是不肯。埋下什么样的种子,收获什么样的果子啊。
孩子打人的习惯首先来自于家庭。在家里,孩子(婴儿时期)一开始可能会无意识地打一下大人,而这时如果大人对于孩子打人这个动作不加以制止,而是大笑着把这个动作当成笑话讲给其它的人听,同样引起其它家庭成员的哈哈大笑,那么小孩子便会变本加厉地打大人——习惯就是这么形成的。
正确的作法我觉得应该是孩子如果打大人,应立刻严肃地加以制止,或者当成没有这回事,不作任何反应,那么孩子打一次也就没有意思了,也不会再打了。
4、轻易许诺
常常听父母对孩子这样说话:宝宝,好好听话,妈妈下班给你买玩具;宝宝,今天在幼儿园好好表现,妈妈下班带你吃肯德基;宝宝,如果你能考双百,妈妈给你买你最喜欢的航模……很多家长都是用许诺的办法让宝宝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不管这样的许诺是否符合实际。
那么许诺之后呢,肯定要实施的,孩子是不会忘记大人们对他的承诺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家长对于孩子的许诺能够实现多少呢?如果你要做个守信的家长,你就会被自己对孩子的许诺所累——精神上的加物质上的;而如果你不是认真对待自己对孩子的许诺,那么你就会成为孩子心目中不可信赖的家长。
我和LG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我非常注意不对孩子轻易做出许诺;而老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怎么怎么样,爸爸给你买什么什么。所以大贝每次和他爸爸出门,回来后都会带回来一些他期待已久的玩具。今年暑假,大贝回老家一段时间,爸爸对大贝说:在老家好好表现,如果爷爷说你表现得好,爸爸给你买电动飞机。结果从老家回来,大贝第一件事就是向爸爸要电动飞机……三百块的电动飞机就这样轻易到手了。我向来不对大贝做任何许诺,我觉得这样会让孩子养成做事讲条件的习惯,如果一旦条件达不到,他就会大嘲大闹,甚至会用一种破坏性的行为以回报家长对他的食言。我和LG在处理这个问题上的差异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大贝从来不向我提出要买什么东西,他觉得我不给他买东西是很正常的事;而如果他爸爸把他从学校接回来是空手回来的,那他会回到家里和我闹情绪,说:我今天表现挺好的,可爸爸什么也不给我买。
5、妈妈说:你吃吧,妈妈不饿。
常常看到,在肯德基,妈妈和孩子坐一起,孩子津津有味地吃着,妈妈在一旁托着腮看着孩子。孩子说:妈妈,你吃吧。妈妈回答说:你吃吧,我不饿。
这样的回答是不能欺骗孩子的,难道大人们不知道饿吗?吃饭时间到了,大人为什么会不饿呢?几次之后,孩子明白了,肯德基是好吃的,妈妈舍不得吃,只有孩子可以吃。久而久之,后来孩子不再让妈妈吃了,心安理得地自己享用去了。
妈妈这样做是何等错误,妈妈们一边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孝顺充满爱心的天使,却又在用自己的行动抹杀着孩子萌发的爱心。这样做如何能够让孩子去关心别人关心长辈呢!
每次和大贝去肯德基,我都要为自己买一份,哪怕只是一个汉堡,我不会坐在一旁只是看着,更不会象有的家长,买一些面包香肠什么的自己吃。大贝是个比较有爱心的孩子,在以前的博文中也有叙述。《儿子的经典语录叫我热泪盈眶》
6、当着孩子的面和其他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不好。
家长们聚在一起,说和最多的话题就是孩子。常听到家长这样说自己的孩子: 我们宝宝胆很小、很害羞;我家宝宝不爱学习、我家宝宝特别淘气,不好管…..孩子们在一旁听着,时而心不在焉地听两句,时而和身边的孩子玩一会。其实妈妈们不知道,孩子已经听到了妈妈说话的内容,即使不是全部,但是妈妈的表情说明了一切。妈妈们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扣上了诸如此类的帽子。听得多了,孩子觉得自己真的就是这样的人。“孩子是在妈妈的嘴里长大的”,忘记从哪里看到过这样的话。的确,妈妈的言行对于孩子有一种暗示和引导的作用,如果妈妈只看到孩子的缺点,而看不到优点,给孩子一种消极的诱导和暗示的作用,那么孩子就会按着这样的诱导发展下去,最终导致孩子性格上的扭曲。
在这一点上我也犯过错误。有一次,看到大贝又做错了数学题,就很生气,就对他嚷嚷着说:你怎么这么笨!听我这么说,大贝忽然用眼睛望着我,轻声地说:妈妈,您别这么说我好吗!
顷刻间我明白我的话已经伤了大贝的自尊心了。其实我知道大贝已经非常不错了,只是我很生气,才这么说的。可是泼出去的水,已收不回来了。在这之后,我很注意不再说这样的话,因为孩子的自尊心是那么的柔弱,是需要保护的。
我妈妈常常对我说:教育孩子要抓一点红,哪怕只有一个优点,也要不断地表扬他。
真的,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良好的暗示,何况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