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年生于巴黎的保罗﹒高更(Paul Gauguin)是19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作为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他与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和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并称为“后印象派三杰”。
19世纪后期诞生于法国的印象派,挑战古典学院派的艺术观念和法则,着重于通过对色彩的精妙处理,在绘画中表现光的效果。但实际上,后印象派与印象派在艺术主张上并不甚相同,他们的作品更标志着现代绘画的到来。
高更生平最大幅的经典作品
《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作于1897年
其中,梵高的绘画致力于通过不拘一格的笔触和色彩表现内心强烈的情感,塞尚则追求几何形的形体解构;至于高更,他的画作带有浓重的异域风情,充满了大胆而明亮的色彩,不少还具有象征性的寓意。
1848年生于巴黎的高更,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不同地方度过,这解释了他作品中的异域风情。年幼时,他随母亲在秘鲁长大,17岁时加入法国海军,在大海上度过了6年时光后,他回到巴黎成为一名成功的股票经纪人。在担任股票经纪人期间,他开始投资印象派的艺术作品,随之融入了当时的艺术圈,并在同伴的影响下开始创作绘画。1882年,年届35岁的高更决定抛开枯燥乏味的中产阶级生活,专注以绘画为生。
《欢愉》,作于1892年
1888年,高更收到了梵高的邀请,请他到法国南部亚尔的家里过冬。不久后,两位都颇有个性的艺术家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结果是梵高切掉了自己的一个耳朵,高更则回到了巴黎。1889年,高更参观巴黎国际博览会,看到来自遥远国度的展品而深受感动,这时他再次燃起对远行的渴望。很快,他就逃离了“过分文明”的法国,来到太平洋上的法国殖民地大溪地,周游包括马克萨斯群岛在内的多个岛屿。
大溪地岛屿迷人的自然风光
他旋即被这片自由而美丽的土地深深吸引。岛上原始的风土情,繁茂丰富的植物、色彩斑斓的居民服饰和自然淳朴的女性激发了他强烈的创作欲望和灵感。大溪地从此成为高更余生的精神家园,不仅带给他不竭的创作灵感,他也在此迎来了自己事业的高峰。
Bonpoint2017春夏新系列,灵感便源于高更和马克萨斯群岛之间的深情记忆。明亮的柠檬黄与深色的罂粟红所创造出的印花图案热烈而奔放,象征着高更笔下颤动的色彩,散发出太平洋岛国所特有的热带风情,让孩子们在天真烂漫的气氛中享受美妙的色彩盛宴。
大溪地明媚的阳光和明快的色彩,不时地跃现在高更的笔端,幻化成他浓烈而鲜明的绘画风格。少女金黄的皮肤与绿树、蓝天相映成趣,娇憨的笑容如田园诗歌般的美好,艺术家在这片远离西方文明的净土上寻找到了心灵的平衡。
《你何时嫁人》,作于1892年
高更的多数杰作都在这一时期完成。金黄的阳光,金黄的土地,连人们的肌肤也是金黄色的。
他笔下的女性总是散发着粗犷朴实的原始美感。他喜欢她们的天真性格,也欣赏她们肌肤上的健康色调。
《两个大溪地妇女》,1891年作,现藏于巴黎奥塞美术馆
从墨西哥到大溪地,每一季,来自世界各地迥异的异域风情也总会为Bonpoint的设计师带来丰富多样的灵感。绚丽的用色、别致的印花和民族风情的手工刺绣频频为时装画龙点睛。新一季的配饰方面,草帽与花冠头饰的加入同样令整体造型散发出异域气息。
大块的花朵图案,镂空的刺绣面料,大摆幅的裙装……它们呈现出令人惊叹的各种色彩。从山脉的浓绿色,到海水一望无际的透明蓝色,再到从椰子树上掉落下的椰肉的雪白色……一幅象征着甜蜜浪漫生活的艺术画卷在人们面前徐徐展开。
1903年,52岁的高更在马克萨斯群岛过世。从搬来大溪地到去世,他之间只回过法国一次。高更选择在这片自己热爱和眷恋的自由热土,为自己传奇而不羁的一生画上了最终的句点。Bonpoint 2017春夏系列中,淋漓尽致的体现出高更对这片热土自然风光的启迪,更将艺术自然的融合在孩子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