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棉行协对会员企业调研了解到,企业运行总体情况好于去年同期,信心逐渐恢复。近五年来,棉花产业经历了举世瞩目的变化,棉花体制改革亟待完善,包括棉花储备棉投放、棉花目标价格补贴,配额发放等,不断的调整改革使纺织企业面临新形势,同时对行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企业反映,长期以来,棉花产业与纺织产业紧密相连,纺织行业的平稳运行离不开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当前棉花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都带来了阻力;从纺织产业角度出发,提出以下五方面发展建议和探索,供商讨:
1、我国农业改革要进一步深化
企业认为,不仅纺织行业要市场化,农产品也应走向市场化,仅依靠补贴和优惠政策的行业或企业生存的路会越走越窄。
中国要从纺织大国成为纺织强国,棉纱品质和生产纺织产品同等重要。目前国家的棉花政策基本上是量化指标,没有质化指标,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制约了纺织行业发展。所以,我国的棉花问题必须进行系统性研究和分析,尤其要围绕质量,在种子、种植、加工、加工工艺与设备、机采、检验指标等诸多方面进行开发,真正做到质量保证,成本适中,价格全球市场化。产业链中各环节要密切衔接,要将纺织厂的诉求及时传导到棉花加工、种植端。
2、补贴政策要有实效
纺织行业赞成国家对新疆棉农补贴,印巴两国政府没有对农民补贴,但其市场稳定,且纺织品全球占有率不断扩大,我国以大量的补贴稳定了种植棉面积和棉农收入,相比之下,中国的纺织企业却非常难,中国纺织企业的用棉成本远高于美国、澳大利亚,即使兵团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也比不了。目前,我国实行的棉花价格补贴,鼓励了棉农生产者的积极性,使价格与国际接轨,也有利于保持纺织企业的竞争力。
3、用好新疆棉,机采棉质量必须要提高
新疆是得天独厚棉花王国,随着机采棉的推广,新疆地区机采棉占比逐渐增长,机采棉质量不尽人意,这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包括人的问题、管理者的问题、认识的问题、政策的问题。新疆具备大规模耕作、种植的区域,应通过政策的引导,从种子到轧花,统一管理、经营,再结合金融工具规避风险。
4、储备棉出路在哪里
棉花临时收储实施了三年,导致我国囤积了大量储备棉,这引发了全球的关注。我国有广大的内需,有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每年有消费1000万吨棉花的能力。近两年,国内棉花加工数量不足1000万吨,这是棉花政策造成的,大量的储备棉如何消化成为当前困扰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有企业建议将储备棉出口,但这立即面临一系列问题,包括出口价格如何确定?谁来买中国的储备棉?储备棉质量问题如何解决?会不会有大量的索赔?我们看到,全球消费棉花数量最大的就是中国。
随着化学纤维产业的快速发展,棉花曾经作为国家战略物资的地位已发生改变。在此前提下,原来粮棉油的概念已经发生变化,粮食尤其是民众的口粮是必须保证的;而棉花应该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市场机制调节,也只有这样才能既保障人民的衣着需求,又提高中国在纺织行业的全球竞争力。
5、储备棉投放的时机
理论上讲,储备棉不可能烂在库里,所以投放是迟早的事;对于今年储备棉投放时机企业反映很多:早投,纺企库存棉花贬值,亏损;晚投,新棉即将上市,纺企就拖延购棉,达不到消化储备棉的目的。
关于投放储备棉价格,棉花已经不是战略物资储备,国家对粮食的保护才视为是民生大计。保护新疆地区棉农经济收益是应该的,为使棉农继续种棉花,新疆棉花目标价格与播种前半个月就公布了;对纺织行业而言,为使中国纺织有竞争力,国家也应尽早将用棉政策公布,投放价格应与国际市场接轨。
虽然纺织行业整体运行平稳,但当前国内棉纺织市场仍未出现明显起色,纺织从业人士并不悲观,纺织人是顽强的,只要用心经营,向优秀企业学习,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纺织一定会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