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已有部分地区发布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细则,不同地区的棉花补贴标准存在差异。业内人士表示,棉花补贴的差异对市场带来的影响较大,一方面,这种差异可以提高棉农植棉收益;另一方面,这种差异可以有效解决国内优质棉供不应求的问题。
补贴标准分两类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已有河北、安徽、湖北、山东、江西、江苏、甘肃7省发布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细则,均是按照棉花实际种植面积进行补贴。表面看来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细读各省细则,就会发现各省制定的补贴标准存在差异,而且对棉花生产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对比已出台的各省补贴细则可以发现,面积补贴标准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河北、安徽、湖北省为代表的结合植棉产量、面积进行综合补贴。以河北省为例,补贴标准是省财政部门根据各县的产量拨付中央补贴资金,各县再根据当地实际植棉面积发放补贴,也可以概括成四个字:“多产多补”。
另一类是以山东、江西、江苏省为代表的纯粹按照植棉面积进行补贴(目前没有看到甘肃省补贴细则,无法将其归类)。以山东等省为代表的根据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总额和省农业厅提供的全省棉花种植面积,测算出全省统一的补贴标准。简言之,就是对省内植棉者完全按照面积进行补贴,和产量无关。
补贴差异提高棉农种植收益
业内人士表示,两种补贴标准是有较大差异的。从已经发放补贴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来看,金额差异较大,一些单产高、品质好的棉田补贴可达700元/亩左右,其余均在500~550元/亩。由于自治区面积补贴标准相同,这种情况完全是由产量差异引起的。各地区补贴差异较大,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据了解,这种补贴差异可以提高棉农植棉收益,促进植棉区向优质、高产方向发展。如果在相同土地面积上产量越高,补贴越多,收益越好,棉农就愿意付出更多。如果只是按照实际植棉面积进行补贴,就有可能造成棉田疏于管理、无法出产优质棉的局面,不仅浪费了优良土地资源,而且损害了其他棉农的利益。
此外,这种补贴差异可以有效解决国内优质棉供不应求的问题。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数据显示,2009~2013年,我国棉花进口量保持在200万吨/年以上,2011年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544万吨,占当年国内棉花生产的67.8%。如果只看产量,2011年国家棉花产量是802.8万吨,消费量只有790万吨,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再比如2014年,尽管国家期末库存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320.7万吨,但在只有89.4万吨配额的情况下,中国还是进口了155万吨。这说明国内棉花数量与质量严重不匹配。一方面国产的棉花无人问津,另一方面纺织企业不得已缴纳高额关税进口棉花。如国国内棉花朝着优质高产方向进行补贴,那么棉农也一定会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