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装网] 从中国流花国际服装节上获悉,在服装行业内销出口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童装业却逆市突起,成为服装业最后一片“蓝海”。
专家认为,中国童装尚在起步阶段,质量问题频发、领军品牌缺失。但随着成衣企业进军童装行业,市场将面临新一轮“洗牌”。未来童装业应从品牌建设、渠道开拓以及情感营销等多方面寻求突破。
——童装市场规模每年增长30% 市场成长与新生代父母有关
正在举行的“2012中国流花国际服装节暨广东时装周”上,中国服装协会副秘书长谢青指出,在中国服装行业众品类中,童装是近年来表现得最为活跃的一个版块。
据中国婴幼儿小商品专业委员会会长廖燕纯介绍,10年前我国婴童产业市场规模不足1000亿元,2011年已达1万亿元。“十二五”期间,童装市场规模每年将保持30%的增长。
广东省时尚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范福军表示,今年7月在上海举办的CBME孕婴童综合用品展规模空前。“这次在展会上接触的不少厂商反映,其他成衣产品的订单量都在下降,只有童装的订单是上升的,”范福军说,“童装这块‘蛋糕’注定越做越大。这是由人们日益转变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决定的。”
谢青认为,童装市场的活跃与80后新生代父母的消费观念关联较大。这些年轻父母的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较高,购买能力较强,消费观念较新。加之按照中国城市目前主流的4+2+1家庭结构,也出现6位家长争着为一个孩子消费买单的现象。
童装市场的活跃将对我国服装市场格局产生影响,行业本身也将迎来更激烈的竞争局面。广州市荔湾区儿童服装用品商会副会长陆兴强认为,婴童市场正进入产业高峰,众多企业都拼命试图挤进这个领域,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核心提示:中国童装尚在起步阶段,质量问题频发、领军品牌缺失。但随着成衣企业进军童装行业,市场将面临新一轮“洗牌”。未来童装业应从品牌建设、渠道开拓以及情感营销等多方面寻求突破。
——70%童装厂家无品牌 行业缺乏“领头羊”
19日举行的“给成长的爱——2013春夏孕婴童时尚生活方式发布会暨中国少儿产业趋势与发展峰会”指出,品牌是中国童装行业的“软肋”。国内目前70%的童装厂家处在无品牌状态,很多都是中小微企业,以加工和贴牌为主。
廖燕纯认为,虽然近年来崛起一批专做童装的品牌,但中国童装市场仍然缺乏领军企业。以博士蛙为例,该公司在国内中高端儿童消费品市场中位居前列。但市场占有率仅为4%,说明目前还没有哪个品牌或企业有足够的规模或影响力。
佛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谢国高认为,童装行业市场空间巨大,国内企业不能满足于简单的生产和下游的加工,而应把产品塑造成有影响力的、能参与市场竞争的知名品牌。
业内多位人士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市场广阔却缺乏领军品牌,产品附加值低,同质化现象严重。
事实上,由于童装行业门槛较低,企业发展良莠不良。而我国童装行业在最基本的安全问题上还有待突破。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国家质检总局通报了童装的监督抽检结果,全国13%的童装产品存在部分项目不达标的情况。
此外,渠道终端不广也是国内童装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陆兴强指出,童装行业最大的障碍是市场碎片化。目前国内童装的销售渠道以商场专柜和店中店的模式为主,即便是规模较大的上市服装企业自营童装时,也极少就童装销售“单立门户”。
核心提示:中国童装尚在起步阶段,质量问题频发、领军品牌缺失。但随着成衣企业进军童装行业,市场将面临新一轮“洗牌”。未来童装业应从品牌建设、渠道开拓以及情感营销等多方面寻求突破。
——行业面临新一轮“洗牌” 企业需寻求多方突破
据悉,近年来不少成人服装企业“瞄”准了童装这一广阔市场,大举涉足童装领域。而随着成衣企业挥师进军童装市场,童装行业将面临新一轮“洗牌”。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众多童装企业需要在产品研发、品牌以及渠道销售上寻求突破,这也对众多童装企业提出了考验。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服装企业确实在产品创新上下功夫。据广州市藤之木婴童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向辉介绍,公司会根据温度和湿度来选用服装面料。比如北方气候干燥,公司便开发出了牛奶蛋白纤维这种面料,在牛奶里提炼纤维素,跟棉进行混合,让孩子在正常体温下释放出一种氨基酸,为皮肤补充营养和水分。
而在产品营销上,不少企业也有自己的“招”。璞卡品牌营销总监李光亮认为,对于童装行业来说,情感营销是品牌成功的关键。未来公司将定期开展“进工厂寻品质之源”、产品体验分享及专家交流会等活动,让消费者亲身感受从产品研发到包装的整个程序,从而认同其品牌文化与理念。
对此,陆兴强认为,在消费业态日益个性化、品牌化、时尚化的今天,要想掌控市场的制高点,就必须立体而多元地诠释产品特点,彰显品牌软实力。
在渠道开发上,中国服装协会童装委员会秘书长刘嘉认为,建立销售网络是当前童装行业的重点。而目前广东部分童装企业正在积极开拓电子商务,一些企业还将根据市场需要,推出网络专销单品及套装,形成以百货公司、专卖店、大型母婴店专柜、医务渠道、电子商务等多条路径组成的销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