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装网] 5月19日,以“集约•东方”为设计主题,由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政府、中国纺织出版社联合主办,《中国服饰》杂志、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深圳大浪服装产业集聚基地承办的2012“大浪杯”女装设计大赛初评工作在北京进行,中国服装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吴海燕,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服装艺术设计系教授谢平,以及北京ESMOD高级时装学校副校长谢伊雯等组成的评委团对大赛参赛作品进行了严格、认真的评审。为体现大赛的“公平、公正、公开”性,所有作品均采用“盲评”的形式。最后,“第五元素”、“四十年代幻想”等20份参赛作品从近千份参赛稿件中脱颖而出。
不同模版呈现多元“东方”
自3月25日启动至5月10日截稿,大赛组委会共收到了国内外专业参赛设计稿件725份,相比去年增加了近百份。从“蜕变”到“集约”,我们从众多的参赛作品中看到了年轻设计师对“东方”概念和中国元素的多元阐述和不同的设计表达,并逐渐形成了几大风格模版,如“婉约东方”、“优雅东方”、“本源东方”、“时尚东方”、“智慧东方”、“趣味东方”、“山水东方”、“多元东方”....
连续两届作为“大浪杯”女装设计大赛初评评委的谢伊雯副校长告诉记者,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参赛者对“东方”主题的认识点更为广泛,并不只停留于运用京剧脸谱、中式的建筑等俗套的传统中国元素;面料的选择与再造也考虑的更加细致和深入;色彩上,拼色与撞色的使用突破了去年大部分作品以黑白灰为主的色彩基调。此外,采用与今年流行趋势相契合的数码印花手法也成为本届参赛选手作品中的一大亮点。
独辟蹊径 摒弃“过时”元素
在今年的众多参赛作品中,记者发现有很多运用折纸元素的设计作品被频频拿下。对此,吴海燕教授给予了最清晰的解释——折纸元素是设计师John Galliano在2007年最早使用的,在那时铺天盖地地 被各界设计师频繁使用,但如今,国际上的折纸元素已经演变到了另外一个角度。特别是今年在意大利举办的米兰家具展,设计师已经在每一个“折”的界面中加入雕花等细节元素,从而构建了新的“折”理念,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些作品中的“折”理念还只停留在单一的原生态上,毫无创新之举。
“今年有一份被我们归类为“智慧东方”的设计作品给我留下印象很深,它运用了装饰主义的设计手法,并在设计中融入科技的元素,这是我在之前的大赛中没有看到过的,这种创新特别值得鼓励。” 谢平教授同样认为,设计师不应该再去‘炒’以前的那些元素,应该有自己的审美格调,每一个参赛者在看到大赛的设计主题时,不应该先入为主地把自己框在这个主题之中,而是要独辟蹊径地寻找新的理念和设计方向。 “配色方面也是现在的学生们比较薄弱的环节。”谢平说,参赛者应该注重自己的系列作品中每件服装之间的“起承转合”关系,这并不仅仅是靠配色去完成的相互关联,而是要用设计理念和设计中所呈现的故事基调进行整个系列的融会贯通,否则会造成观众的视觉疲劳。 同时,在谢平看来,这些问题也反映出了一些服装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们缺乏一个正确的设计方法,这就导致了他们只从单套服装的设计入手,完成后再以衍生和复制的方法去完成整个系列的设计,因此,这样的作品就会没有整体的视觉概念和新意。
构建自己本土的“东方学”
“前三十年中国人基本上都在否定自己,全部是采用‘照搬和引进国外的’这个套路。到了现在呢,大家都开始反思——中国,你怎么了?那么,在反思的过程中就会反映出一些问题,那就是我们的话语权的问题。”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倡导者,吴海燕教授认为,本次大赛的主题非常具有深意,是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逐渐变强的一种体现。中国的文明曾经领先于世界,而中国人却把很多自己的东西迷失掉了,这就导致了今天我们要重新树立起自己的话语权,从而构建自己本土的东方学体系下的设计。“所以,看到这个大赛题目,看到在出版社、新闻界等都在关注这个事情的时候,我觉得中国有救了!还有,在文化强国、文化强省,文化强行业、文化强品牌,再加上我们在这个创业产业背景之下去做一个这样的大赛,我觉得非常有必要。”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之中,“东方”的概念一定是具有多面性的。如吴教授所说,我们不仅要站在世界的角度上去地看待“东方”,更要站在本土的文化上去看待“东方”,这样我们的作品才是多维多元,我们才能有自己的话语权。
如今,集约•东方2012“大浪杯”中国女装设计大赛初评结果已经揭晓,入围的20组参赛作品将参加7月9日在深圳举行的总决赛,角逐金、银、铜奖,让我们拭目以待……
以下是部分通过初评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