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场合都在讨论大学生创业的问题,我个人比较反对大学生一毕业就创业。每个人对“创业”的理解不尽相同。如果把“创业”定义成自己去注册一家公司,这实际上更多是为了创业而创业,只是一种形式。但我觉得“创业”应该是更广义的,就是希望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东西,如果怀着这样一种心态,即便毕业后去“打工”也是在“创业”。因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根据掌握资源的多少,创业的具体形式会有所区别。
大学生刚毕业需要找一份工作,很多人认为这是打工,为老板干就能混则混,很多打工者都这样想。但是,你想没想过,如果在一家公司里有很好的平台都干不成事情,怎么可能出来独立创业就能做好呢?如果抱着这样一种打工的心态工作,即便独立创业了也很难成功。
创业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心态,你要把“打工”当作学习如何“创业”的过程。如此,无论去任何一家公司,你可能都不会特别挑剔短期的待遇怎么样,更多的是看在这家公司能学到什么东西,是不是可以增强自己的实力。头衔和金钱都是很虚的东西,只有通过实践学到的能力,是别人剥夺不走的,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财富。所以,大学生在刚毕业什么资源都不具备的情况下,一定要学习如何“创业”,不要把这个过程看成是“打工”。
我发现很多年轻人在工作时有两个极端,一种是想独立创业当老板,一种是找工作的时候想去Google或者微软之类的大公司。但是如果你真的计划独立创业,应该到成长期的创业企业,才能真正学到创业的能力。
我们可以看看外企在中国的掌门人及高管,有没有出来独立创业成功的例子?非常少。他们都是很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而外企的发展状态相对稳定,需要的是一颗螺丝钉,不需要太多创造力。在这种情况下,你所依赖的平台是已经搭建好的,你所拥有的资源不是自己聚拢的。很大程度上人们并不是尊重你个人,而是尊重所在的公司。当你独立创业时,会发现一夜之间所有人看你的眼光不一样了。所以,如果你想真正地创业,在学习阶段就不要怕吃苦,加入到创业企业中,才能真正学到创业的真谛。
完成学习阶段后,如果想开始创业,就一定要有合作的心态。一个人可能是天才,但不可能是全才,更不可能是通才,要学会利用别人的资源,与人合作。如果创业者拥有的资源不多,甚至可以考虑用合作的方式创业,而不是自己掌控一切。只有当你真的拥有更丰富的经验和资源时,才可能真正做一家自己的公司,这是创业的最后一种形式,也是最高阶段。
现在很多大学生创业,往往是刚出校门一步就想跳到最高阶段,自己成立公司,掌控一切,我觉得这种情形下基本上百分之百失败。我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是在现实中碰了很多次壁,我希望大学生继续抱有理想,但要有实用主义的操作想法,使得你在未来的人生中一步一步逼近目标。无论今天是“打工”,还是“创业”,我觉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永远不要把创业的梦想丢掉。“创业”不是为了短期内挣钱,而是要做出与众不同的东西,实现目标的形式,不妨灵活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