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装网] 国际市场份额不降反升
在加拿大的一家服装商场里,款式有些类似的牛仔裤,加拿大制造的一条卖到250加元,孟加拉制造的只卖50加元,而中国制造的是80加元。价格比加拿大本土制造的低一大截,质量、手工水平又比孟加拉制造高一大截,中国服装依然有明显的优势。
近年,中国成本上涨,促使部分买家重整采购策略,开始在劳工成本较低廉的亚洲国家采购一些较基本、劳力密集的产品。以越南为例,它对美国出口的产品集中在服装、家具及鞋履,2009年,这些产品占了该国对美国出口的63%。而柬埔寨及孟加拉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当中,超过90%为服装。不过,虽然这些国家的出口增长近年加快,但其市场占有率依然远远落后于中国。例如,越南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于2006~2009年间分别增长了18.8%及9.3%,但仅占美国和欧盟市场的0.9%。
中国纺织服装整体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呈现上升的趋势,尽管面对诸多压力,但通过不断转型升级,中国纺织服装这几年间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市场份额反而是上升的,在欧美的市场占有率都提升了几个百分点,例如在第一大出口市场欧盟的市场占有率由30%多已逼近40%。
汇改助推纺织业优胜劣汰
第一纺织网总裁、纺织业资深分析师汪前进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汇改五年来,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纯利润基本保持在3%~5%,这背后是许多企业努力的结果。汇改没有削弱中国纺织服装在国际市场的地位,而是逼迫着行业转型升级加速,整体发展态势是良好的。
与电子等产品相比,纺织服装行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相对偏低些,受人民币汇率等影响更明显。汪前进认为,在汇率等因素推动下,经过一轮轮惨烈的优胜劣汰,纺织服装行业正出现两极分化,发展机会是不均等的,自主创新和自创品牌的纺织服装企业优势越来越明显,而集中在中低端的纺织服装企业压力越来越大,一部分将要往劳动力更低廉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成本压力如影随形
2005年前,国外客户不时会下十几万件甚至几十万件的服装大单。而就在汇率发生浮动之后,大单、长单的风险日益突出,微薄的利润动不动就会被人民币升值蚕食掉,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更倾向接短单、小单,通过尽快结汇等方式消化人民币升值压力,并不断提高产品的报价。
不过,仅此未能全部化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尤其是进入2008年上半年,在人民币升值以及劳动力成本上涨、国家宏观政策调整以及海外市场低迷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纺织服装行业面临空前压力。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仅珠三角就有几千家纺织服装企业不堪负重而倒下。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在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下,当时全行业2/3企业的实际利润率只有0.62%。
不少服装出口企业表示,当时一件衣服的利润往往只有几十美分,有些甚至是负数。而钟浩森所在的企业,因人民币加速升值平均每件出口服装的利润缩水了50美分,几乎少赚了一半。除了艰难提价外,钟浩森的企业还借助银行金融工具锁定一年汇率以及扩大进口等来对冲人民币升值压力,该企业进口业务占到总营业额20%,多少缓解部分汇率压力。
2009年,劳动力和原材料等成本下降,以及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的成本压力。但是,这只是暂时的。今年以来,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扬,棉花、棉纱等原材料涨价凶猛,面料价格也随之大幅上扬,例如弹性牛仔布的价格由今年1月份每码12.3元迅速升到现在的13.8元,一条牛仔裤用料以1.5码计算,仅面料成本就蚕食掉2元左右的利润。
今年汇改重启后,纺织服装行业再次面对重重的压力。就在此时,钟浩森比较镇定,他有信心打赢这场成本战。
“提价非常艰难,欧美不少专卖店里的服装多年价位都未曾改变过,例如定为19.9美元、29.9美元之类,一旦中国服装(6.22,0.06,0.97%)出口商提价,等于将从欧美采购商腰包里掏钱,而这些国外买家处于强势,不可能那么轻易就范。”钟浩森说,“议价要讲究策略,对于多年合作的老客户,假如需要上万件以上的基本款,可按原先的价格或适度上调一点点,而假如只是需要一两千件,则提价5%左右。提价更关键一点是要不断推出新产品,例如牛仔裤最讲究的是吸水功能,我们针对此新推出水迹扎花技术的牛仔裤,每条比普通的大约高出2美元,客户还是能接受。不断推出新研发的产品是顺利提价的秘密武器。”
此外,钟浩森的企业在前不久又与银行签署了一年远期锁汇率合同。
就在这几年里,扩大内销也帮助不少服装企业缓解出口的压力。旭日集团今年服装出口继续下滑,但在中国内地零售却保持快速增长。
旭日企业附属机构大进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仲安在近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目前旭日旗下的真维斯等服装品牌在中国内地零售业绩增长超过15%,增长幅度快于成本增加,很大程度上抵消成本压力,内销规模扩大令企业保持不错的利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