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叫好不叫座”
昨天下午,天桥百货商场二到四层已被封闭,挂着“停业装修”的牌子。一层也只剩10多家摊位,“北京烤鸭100元4只”、“海鲜大甩卖一件不留”……商户们正在甩卖廉价首饰、食品、魔术道具等,尽管价格很低,却少有顾客光顾,显得非常萧条。
“这是我在天桥百货的最后一个下午”,经营外国特色食品的摊主王女士说:“顾客看的多买的少,自己的货被压了不少,连租金都赚不回来”。更多的商户早在今年春节前就已陆续撤离。天桥百货商场总经理窦敬梅接受采访时表示,投资方没有盈利,证明目前的“市场”业态不行,所以还要再变回到“百货店”。
2008年12月28日,作为北京最早的十大百货商场之一,天桥百货商场经改造后开业,打出了“京城民俗旅游商品第一家”的旗号。据窦敬梅介绍,开业当天人潮涌动,生意不错,然而好景不长,去年年中已顾客寥寥,很多商户在租金到期之后就没有再续约。
五一前定位“时尚百货”
窦敬梅告诉记者,商场这次花费500万元改造投资,计划在“五一”前重新开业。郭沫若题写的“天桥百货商场”6个大字依然在原处悬挂,但未来商场的名字可能将变为“天桥乐汇购物中心”,定位“时尚、运动、休闲”。
“目前80%的招商工作已经完成”,窦敬梅说,“我们对此次转型进行了多方调研,天桥附近没有大型综合商场,因此打算主要面向南城年轻一族”,计划引进年轻时尚品牌70个左右,包括耐克、阿迪达斯、李宁、ONLY等。
据介绍,新商场营业面积约8000平方米,一层销售化妆品、箱包、手机,二层为时尚女装,三四层是运动休闲。至于民俗商品,像“大兵黄”、刮板糖、稻香村、魔术道具等可能会保留下来继续销售。如果有合适的位置,商场还会设置民俗艺人的展示空间。
“变身”难专家扔“板砖”
“天桥百货做时尚有难度”,记者发现,业内专家普遍不看好天桥百货的这一轮变脸。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昨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天桥百货的特色是老北京的文化精髓,光定下“民俗”的方向不够,还要有好的环境、氛围、载体来“烘衬”,特别是要根据策划选择合作伙伴,而不是一拍脑袋换个方案、谁交钱谁就进场经营这么简单的。
“民俗市场做不好,改百货也不一定能成功”,北京商业企业协会秘书长、研究“老字号”专家高以道也毫不客气地说:“天桥百货原本从根儿上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商场,现在因多次变动才被‘折腾’得不行了;另外,很多民俗是需要扶持的,而不是一上来就指着它能挣钱盈利”。
在赖阳看来,天桥百货最适合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民俗文化;二是社区生活商业中心,也就是生活百货。而生活百货又相对更容易一些。这种生活商业中心除了销售一些日常商品,还可以设置健身、美容、维修、儿童培训机构、洗衣店等,强调为周边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而天桥要想在时尚百货上成功其实难度很大,因为这里的“时尚购买力有限”,对于时尚人群来说,“他们更愿意去西单、崇文门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