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装网】中国的GDP增长跌到9个点,就有人说经济萧条,其实不然。总结全球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发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保持高速增长40年是不易做到的。在西方国家的理论中,GDP的增长能达到5至6个点已经算高速发展。从总的趋势来看,未来应该相对比较稳定。问题是,当前经济形势下,我们的品牌商和渠道商必须有新的认识,新的改变,以保顺利过渡或抓住机会及时升位。
品牌边缘化的危险
在开放经济的过程中,历史上很多国家都遇到过各种潜在的危险。中国所遇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市场的拉美化、技术的模仿化、品牌的边缘化。
市场的拉美化是指本土市场或主要市场可能被发达国家的一些跨国巨头垄断。目前,我国大卖场业态几乎形成了这种格局;在改革开放的深入下,我国大力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但三十年下来,外资引进了,我们却逐步丧失了自主创新能力、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有些行业情况已经非常严重;品牌边缘化的问题日益突出,其影响也将非常深远。品牌边缘化的另一方面是品牌的构成,就是品牌没有附加值,没有内涵,只能赚最少的钱。
目前看来,本土品牌相对被动。除了大家熟知的成本等问题外,本土品牌的整个营销链条还存在一个微笑曲线。我们仅仅是概念上的中国制造。与历史上任何一个帝国、制造大国相比,中国的制造能力、控制力、话语权都远远落后,我们处在微笑曲线的波底。我们缺乏研发、设计能力,缺乏百货业渠道,以及我们金融的附着。中国制造需要国际通道,需要百货行业通道。众所周知,我们鞋的年产量是70亿双,全世界人均一双还有多,但是这些的产品附加值,产品的控制力远远没有办法控制产业的走向。
博弈下 百货店需调整定位
我们不妨将目前在国内销售的品牌大致分个类。
按价格等次分:高(一线)、中(二线)、低(三线)
按来源分:民族、合资、外来
还可分为:制造商品牌;经销商品牌
这样划分后,我们对品牌有很清楚的认知。本土许多鞋服企业经营的是制造商品牌,百货业则属于经销商品牌。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制造商品牌与经销商品牌怎样对接?各种数据都显示,本土品牌面临着许多问题。我们每年新增几十万的品牌,但是,寿命非常短,大部分品牌在3-5年内消失。
品牌的价值要培育,在短时间内我们要走过西方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走快速发展,还要共建品牌战略。而本土品牌与百货业进行合作,首先面临的就是企业与百货的博弈。
百货与品牌企业的博弈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是密集的市场博弈,一家企业与某一百货针对某一个点合作,如一个高端百货和一个高端品牌合作;第二种是所有的高端品牌全部对接;第三种是针对某一个店,百货业的定位,你所有的品牌我来做;比较理性的是第四种,有选择的进行合作,向社区百货店提供较低端的品牌,向时尚百货提供中端、二线品牌,而在高端、顶级百货进驻高端大品牌。本土品牌与本土百货可以根据自身的定位,寻找最有利的切入点。
有一个极端的例子,如北京一家社区百货店在奥运前做了一次升级改装,引进大批国际一二线品牌,在那里购物的人却根本没有消费这些品牌的欲望。在我们的市场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我们的百货店要适当调整自己的定位。
单从总量看,现在百货业形势大好。事实上,这是新开的店分流了已有旧百货店的效益,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个现象。各地还出现了个别百货店要关门、倒闭的现象。百货业要突围,其中一个要做的就是品牌突围,要与品牌共商发展大计,加强品牌战略的制定,最终实现技术联盟。
总之,百货店要获取更多的利益就要依靠与本土品牌的协作。双方要从传统的一方倒慢慢走向现代化的合作模式,直至走向联盟,以便更好地共享资源。在国际形势不是很明朗的情况下,希望大家保持高度的自信,重要的是我们的企业达成双赢、甚至多赢的格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