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外资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强化管理,使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提升
出口不畅,转向内销或内外并重已成为共识。但对习惯了出口的中小企业来说,如何打开内销局面却成为企业面临的一道难题。
外企积极调整发展策略
位于三乡的中山广星鞋业公司是一家台资企业,2000年进驻中山,产品基本出口欧美市场。由于订单减少,企业开工的生产线从8条减到6条,今年不得不裁员1500人,才得以维持运营成本。这家过去专业加工生产“波罗”、“思凯捷”等世界知名品牌运动鞋、休闲鞋的公司,最近正和国内一个女鞋品牌洽谈合作。尽管减产压力不小,企业总经理简维乾还是笑着说:“一定要有信心,明年一定比今年好。”
和广星公司一样,惠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皆利士多层线路板有限公司,产品过去大部分销往欧美市场。因为市场萎缩,今年首季订单直线下降。为此,企业及时调整仅生产汽车线路板的单一策略,同时“放下姿态”,开始生产通讯线路板。企业原有4000多人,除了自然流失人员,没有裁员。
崇高玩具制品有限公司在中山有近30年历史,企业代表坦言:“目前是最困难的,今年首季经营额跌了50%。”对此,崇高玩具并不悲观,而是调整战略,准备引进新设备,生产高价玩具。
“不知道引进设备有什么政策优惠?”对于类似崇高企业的这个问题,外经贸、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常常遇到。一方面,是职能部门的服务越来越贴心,政策倾斜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外企越来越“聪明”,懂得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帮助。
出口转内销缺乏经验
和“广星”、“皆利士”等很多企业一样,外企在市场战略上纷纷瞄准中国市场。不过,“转内销”的过程并没有预想的容易和顺利,很多“棘手”问题都是首次碰到。
沙溪的通伟电脑车花制衣厂,在这场“大洗牌”运动中,可以说赢得了很多商机——订单不减反增。原因是关停小企业腾出的市场份额,不少就流向了“通伟”。
然而,一些政策问题却让董事长邝活源感到困惑。“通伟”原来是一家来料加工的个人独资企业,目前,为了开拓国内市场,希望能转成“三资企业”。没有想到,按现行政策,在中山“行不通”。
国内散而小的订单,对以“薄利多销”为生存方式的出口企业来说,的确是个挑战。与出口的“按单生产”、“先付部分货款”等生产、结算方式不同,搞内销要更多地面临资金压力、库存压力,让一些企业顾虑重重。“我们探讨过内销,但不知道有什么办法更加保险。”一家企业代表直言不讳。
不过,副市长冯煜荣的一个观点,还是得到了这些外企的认同。“两个市场结合才能均衡,应对市场变化才更加从容。”冯煜荣表示,尤其是生产季节性产品的企业,比如玩具,国外的旺季是圣诞节,国内则是“六一”儿童节,如果能很好地结合,就免去了时而生产不足、时而人手不足的烦恼。
近日,市政府编印了《中山市经济工作政策选编》,免费派发给企业。这本厚达179页的册子,囊括国家、省、市的各项优惠政策。政府希望企业能主动了解政策、用好政策。同时,市政府积极“牵线搭桥”,帮助这些外企建立内销体系。
瞄准经济复苏后商机
在昨日上午的外资企业代表座谈会上,记者采访了十多家企业。不少企业反映订单减少,但有将近一半企业表示订单增加。大多企业对当前经济走势表示乐观,寄望明年经济复苏。
武藏精密汽车零部件 (中山)有限公司是一家日资企业,“从2002年12月成立至今,发展很顺利。”公司副总经理杨晓阳表示,得益于今年中国汽车市场的拉动,今年公司销售估计增长70%。
听说汽车产业是未来中山的重点支持产业,杨晓阳向市领导袒露心声:“企业在火炬区的98亩地,目前还够用,但5年后,肯定不够用。”杨晓阳在表达买地愿望的同时,透露着对未来的信心。
金鹰皇制衣厂有限公司的“掌门人”欧阳洁如则有其他方面的担忧:“企业订单不忧,但有技术的人太少了!”据悉,近两个月,金鹰皇制衣厂已经培训了120人,欧阳洁如希望,尽快拿到政府培训补贴。此外,不少企业已考虑长远发展问题,惠亚、易惠等多家企业负责人指出,今年电力或许还能供得上,但明年经济复苏后就难说了。
政府研究扩大企业受惠面
企业的这些担心或许不是问题。据悉,我市今年投入22亿元建电网,未来的输电能力将大大提升,电力调度会比过去更加从容。而面对今年的经济形势,副市长冯煜荣还承诺:“尽量不停电,有订单一定有电!”
资金问题是中小企业比较关心的。据悉,市政府信用保险补助办法即将出台,而五大银行将成立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市财政春节后拿出的1亿元重点企业融资扶持资金,首批将有600多家企业受惠。此外,针对一些企业提出的很多困难企业仍然得不到帮助的情况,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启红承诺,本月底前召集职能部门检讨各项政策措施,一定要拿出更多 “实招”,扩大企业受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