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装网】人人爱说“谢谢您”
“谢谢您!”是璧山人的口头禅。就是这普普通通一句话,璧山,一个资源相对匮乏、没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农业小县、经济弱县,发展成今日工业大县、经济强县。勤劳、乐观、友善的璧山人,用不屈的干劲和一颗永远感恩的心,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
“谢谢您!”
县领导力挺“土作家”
5月11日,璧山县城最高档的湖上酒店,中国作协、重庆市作协领导和国内许多大名鼎鼎的作家会聚一堂,专程为三位名不见经传的璧山作家作品研讨会捧场。县委书记邓达举率领四大班子一把手前来,并亲自主持会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樊伟说,他印象里,地方党委联合作协给本土作家举办作品研讨会,还属首次。
“谢谢你们!”邓达举首先对三位本土作家的成就表示衷心祝贺。他说,一个地区经济要长足发展,必须提升文化软实力,原创力就是软实力重要标志之一。“这次是作家作品研讨会,下一次可能就会是科技发明研讨会。如果有必要,我们还可以到北京举行。”邓达举表示,充分挖掘地区原创力,是璧山保持活力、成为创新型城市必经之路。
到璧山上任当书记还不到一年的邓大举说,璧山建县于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因境内“山出白砂石,明润如璧玉”得名。“实际上,这是个自然资源极度贫乏,被关在山沟里的小城市。”邓大举说。
璧山县四大班子力挺本土作家作品研讨会,邓大举希望璧山人能发扬这种勇士精神,“这么封闭的地方,三位勇士都驾小舟闯了出来,值得称道,更值得学习,我们当然应该向他们表示感谢,并大力支持了”。
“谢谢您!”
一句话情暖“小上海”
璧山人人都会说“谢谢您”。就是这句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一句话,让59年前来到璧山的“小上海”高伯纯热血沸腾,无怨无悔扎根璧山奋斗一辈子。
1949年,22岁的上海光华大学学生高伯纯报名参加西南服务团,随解放大军一路西进。1950年元旦,高伯纯被分配到璧山。一进入县城,高伯纯倒吸一口凉气,“县城横竖两三条小街,四面环山,穿斗结构的房子,商店开着门,空空一片”。
“谢谢您,解放军同志!我知道您来肯定能帮助我们。”一个当地大哥握住高伯纯的手,笑着说。“那一瞬,寒风中的我一下暖和起来,热血沸腾——老百姓多欢迎多支持我呀!”
高伯纯说,建国初期,璧山工业几乎为零,只有几家小煤厂、小纸厂、小砖厂。他在供销社当经理时,去成都请来技术员,帮助发展蚕桑,当地老百姓知道了,自发组织迎接,打出“谢谢您”的横幅。技术人员离开时,老百姓又自发组织欢送。
1982年,璧山开始发展乡镇工业,建起来凤丝厂、河边丝厂。当时已经担任副县长的高伯纯说,他记得资金不够,就向工人借支。工人们二话不说,纷纷掏钱资助。丝厂迅速发展起来,年税利超过百万元。
在高伯纯的印象里,璧山人不光特别能吃苦、发财致富愿望强烈,尤其懂得感恩,待人接物时“谢谢”常挂嘴边,对任何帮助他们的人,都心存感激。
“谢谢您!”
诚意引来“中国鞋王”
高伯纯记得,1982年前后,是璧山工业发展的分水岭。“县委一个同志去上海出差,买了双皮鞋,回来一看,居然是璧山生产的。”原来,重庆皮鞋厂一名退休老工人,带头在璧山八塘老家办作坊,红红火火。
消息传出,璧山人很受启发,纷纷买来缝纫机、胶水和皮革。找间屋子,几个人一扎堆,一家皮鞋作坊就搭起了。五六年过去,璧山尤其是璧北一带聚集皮革厂580多家,自发形成皮革小区,并逐渐有了“皮革之乡”的美誉。
经过政府大力引导,1996年,璧山建成皮革工贸小区,年产皮鞋900多万双,远销海外,年创产值2.7亿元。当时重庆日报记者罗成友撰写过一篇报道《好个璧山城,皮革占半城》,道出璧山鞋业发展盛况。
产业规模初具,璧山人想到品牌和文化创立。2001年4月,创建“中国西部鞋都”战略构想形成。次年5月11日,首届“中国西部鞋业博览会”举行,来自世界16个国家1.7万客商参展。“西部鞋都”、“重庆璧山”名声远播海内外。
2003年1月,“中国鞋王”——奥康集团签约投资璧山,标志着璧山鞋业开始第三次跨越。璧山鞋业办公室副主任曾红说,奥康西进一度曾让本地鞋业老板惊呼“狼来了”。但很快,笑容又挂上了他们脸上,并真诚地对奥康说“谢谢您”——到2007年,璧山县共有500多个鞋业产品注册商标,10多个获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重庆名牌产品等称号。曾红说,正是奥康进入,让璧山鞋老板认识到注重产品的上档升级。
奥康集团相关领导介绍,投资璧山,一方面是其良好的鞋业生产基础条件,更重要的是璧山县领导七下温州、五上北京游说的诚意。实地考察时,连路上拉板车匆忙奔走的璧山人都笑容满面,一口一个“谢谢您”,这让奥康看到璧山人一颗上进、感恩的心,放心签约。
奥康西进迅猛带动璧山鞋业,如今该县皮鞋年产量7000多万双,全市每人年均可穿两双璧山鞋。当地百姓人人称谢——璧山60万人中,20万人在皮鞋产业链上工作。皮鞋技工唐华文如今全家进城,居住的房子从当初80平方米换成现在的120多平方米。
“谢谢您!”
璧山人有颗感恩的心
今年5月6日,璧山璧城至大学城隧道沙坪坝段正式开工掘进。许多璧山群众自发乘车,翻山越岭赶到位于沙坪坝区曾家镇曹家沟口的开工现场,要向沙区人民说声谢谢。
实际上,该隧道璧山段早在2007年10月开工,已掘进1000多米。沙坪坝延时一年半后才动工,璧山人为什么仍要真诚地对沙区人说“谢谢您”呢?不是璧山人,很难体会个中情结。
璧山县委书记邓达举说,璧山目前是离主城最近的县,却被6个区包围,是最大的“城中村”。上世纪三十年代前,璧山到主城通过成渝古驿道步行,过青木关、翻歌乐山,到石桥铺,约需两天,后老成渝公路通行,乘车3小时可通达。
1994年,成渝第一条高速公路通车,经过璧山青杠,璧山进城时间缩短为40分钟。抓住成渝高速公路,璧山人大力发展制鞋业、机械制造、建材加工,10几年,将县城至青杠15公里长沿线区域,从农田变成工业区和城市,早已用够用足。
2007年底,渝遂高速公路通行,璧山谋划打通青木关段,将进城路缩短为不足10公里。确立“融入主城区,建设重要功能区”的战略目标,重新规划县域空间,计划用5~8年,把璧山建为西部汽摩之都、西部鞋都、重庆消费电子之都和重庆兵工城的“三都一城”。
如果璧山至大学城隧道打通,可实现4分钟到大学城,10多分钟到沙坪坝三峡广场,这对璧山的发展无疑又是一次革命性的转折。因此,虽然坎坎坷坷,但该隧道沙坪坝段最终动工,璧山人能不对沙区人说一声“谢谢您”吗?
据悉,璧山至大学城隧道最迟明年国庆通车。同时,即将动工的成渝城际铁路干线也将穿过璧山腹心区,璧山将迎来又一次大改变。但璧山人并不满足,还计划从南端打通一条隧道,直抵长江,通江达海。
记者手记
低姿态
迎来大回报
5月18日,第四届西部国际鞋业博览会在璧山开幕,3万多客商参会,投资签约项目15个,揽金190.5亿元。“没资源优势,也没区位优势,人家来了,我们只能报以十二万分的真诚和感激!”问及招商引资秘诀,璧山县一主要领导表示。
身无长物,璧山人用真诚的微笑、由衷的谢谢,作为招商引资敲门砖。每一声“谢谢您”后,都会是璧山前进的又一步迈出。60年发展,璧山人低调、实干,终于迎来大回报:去年,全县生产总值达113.5亿元,财政收入18.20亿元,仅次于主城六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4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49元,均远超全市平均水平。我市县域经济实力排名,昔日一穷二白的璧山,已悄无声息跃居最前列。
勇于言谢,还应了和气生财的道理,体现了璧山人一颗开放、包容、感恩的心,必将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