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州外贸中发挥着特殊和重要作用的侨贸,在金融危机中惨遭重击。5月8日举行的温州市华侨贸易座谈会上,温州侨商开始纷纷思变,不仅将目光瞄上了汽摩配、泵阀等温州其他优势产业,也开始考虑转型升级。
温州侨商大多是做温州的鞋服起家,也正是温州的鞋服让他们在外立住脚跟。但去年以来的金融危机,让许多温州侨商损失惨重。据西班牙侨商刘亚平介绍,根据西班牙华人企业联合会的调查,金融危机让当地的华人企业减员50%以上,资产缩水达35%。去年谁订单多谁亏损就多,现在侨商仓库里的货还很多,原来2.6欧元进的鞋,现在0.6欧元给销售商还要说好话,卖了再付款。
塞尔维亚侨商周海鹰认为,温州侨商可以跳出鞋服,去抓其他产业商机。“这次侨商聚集在一起,大家一问,除了鞋服,还是鞋服,如果大家都挤在一起,路只会越走越窄。”侨商需要新的产业、新的产品,这次回来才发现,温州还有汽摩配、泵阀等产业,其实这些产品在塞尔维亚还是有很大市场,特别是塞尔维亚的城市,基础建设已经几十年没有变化,现在面临一次大的翻新,泵阀应该有很好的机遇。不过对于一直做鞋服的侨商来说,要一下子转型还有困难,这个时候,政府不仅要牵线搭桥,还应该提供一些培训等服务,尽快让这些产业和侨商对接。
法国侨商郑品海反思,长期以来,为了达到快速盈利的目的,侨商扎堆低附加值产品,打价格战。原以为船小好调头,现在看其实是经不起风浪,这样的模式不是长远之计。温州有很多世界级品质的工厂,但只能为他人做嫁衣,危机一来也受到冲击。现在大家应该思考,如何团结一致,侨商和温州工厂、品牌强强联合,着眼长远,带动温州品牌走出去,而非简单的产品输出。
意大利侨商李美星介绍,温州有一些企业通过和华商链的合作,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温州的很多产品季节性强,市场反应很快,温州企业通过华商企业可以很快得到市场需求的新形势和变化。不要指望一下子做多大的订单,多开发样品,通过华商链看市场的反应再组织生产,这样成本很低,累计下来订单也不少。
捷克侨商林国光认为,第一代华商一般从事的是地摊式贸易,但现在第二代侨商已经融入当地,没有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要提升自身的贸易档次,进入主流贸易渠道,获得稳定的贸易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