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已经成为一种现实,只是有些企业还没有利用而己。利用网络来实现大规模销售,也对于转型企业也非常适用。用网购的企业,其商务部只用需用10来个人,就可以实现每年销售3000万人民币。且这十二个人无需四处寻找经销商,只需要规划流程就行,这就是网购的渠道力量,而此时,你的企业并没有什么品牌。但要实现这个目标,企业需要在淘宝的C2C平台上去发展,也要一些时间,发展成大卖家之后,其次,你本身就是大品牌的外贸加工商,容易混水模鱼。此法缺点是,价格较低,物流投诉偏高,需要系统管理才好使。
以上两种方法,都是避开传统渠潜规则,较为靠谱的作法,企业可以一试。
品牌先行的作法:
1、品牌模仿法
模仿是任何事物成长的有效方法,小到一个人的成长,大到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但现在我们都谈创新,大家羞于谈模仿,实际上,那些口口声声谈创新的人,私底下干得都是模仿的事,我想说得是,模仿是学习进步,获得消费者好感的方便之门。奇瑞汽车近日陆续推出的开瑞、瑞麒、威麟等三大新品牌,用得全是模仿大品牌之法,荣威,吉利就更用不说了,但我想强调的是,模仿绝不是“山塞”,“山塞”都是假的东西,模仿终究还是自己的,只是像别人而己。当然,服装业的模仿己经太多了,最显著的特征是,他们都模仿西式品牌,什么意大利,法国,品牌取得全是英文名字,连个中文名都没有,但这种做法,是没有任何长期品牌积累的,是一种类似山赛似的短视做法,绝对不可取。不是我所提倡的意思,我的意思是,好的模仿法是,可以取个英文名,但要敢于亮出自己名号,让消费者认知你,逐渐认可你。虽然你取得的是洋名,但是中国的品牌,这一点对品牌的建立非常重要。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服装企业很多,但只有像雅格尔,彬彬这样的本土品牌出头。他们无论如何玩洋品味,但有自己的品牌。哪种冒充谁都不知道“克莱顿大学”的品牌,是一定不好使的,也无出头之日。
此法,要善用会用,你的品牌可能就是创新典范。
2、产品定位法
以前企业作外贸,都是为大品牌工作的,在品质方面是没得说的,但这个产品到了渠道商手里,变得都是高端品牌,做内销肯定有困难。企业转型之时,建议可以向中端定位,且要形成系列化产品与品牌。在系列品牌当中,要有一二个聚焦性产品,承担主品牌形象的责任,其余品牌陆续跟进。进行有效的产品定位,完善的品牌规划,是转型企业,品牌经营的重要一步。有了这一步,可以奠定企业成长的良好基础。就像Zara,一样,要不了15年左右的时间,你的目标受众就会开始接受。这样,品牌建立是肯定的事。
此法,要有定力,有远见,才可成事。
3、并购法
印度tata集团采用并购的办法,用有陆虎这样的高端品牌,最近沃尔沃福特集团抛售,中国的车企纷纷跟进,如果你的企业很有实力,当然银行也要支持,你也可以采用并购的办法,快速拥有自己的高端品牌。在内需市场中,卖国际品牌。在这一点上,杉杉集团的郑永刚就表示,如果你还没有实力打造自己的国际品牌,可以选择收购控股国外品牌的方式来打入国际市场。但我觉得,你可以控股国际品牌后,转打国内市场,这才是一个高招。
一个叫艾格的集团,从1994年在中国开设第一家店铺始,在15年的时间里,艾格集团在中国的店铺(包括柜台)已经达到2131家,而艾格集团在全球的店铺也不过才3291家,中国市场成为艾格集团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当然说明,中国的内需市场足够大,有了这样的并购,新“出口转内销”之法,一样火爆。而且绝不是低等品,而是品牌货。
此法,首先是要有实力,并且银行要大力支持,对内需市场信心满满才好办。
结论
没钱先玩网络渠道,兼作品牌形象与认知。有钱可玩并购或从产品定位开始,计于长远的品牌发展之路。品牌之路,早期麻烦一点,长远较为轻松,重要的是要有胸怀。有道是,企业几十年,多少“品牌”付于笑谈中,不要看一时一地之所谓“成功”,才能真正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