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广州鞋厂开工情况不是很理想,到了3 月份,还有一部分工厂没有开工,而开工的部分工厂却在裁员。站西鞋城批发市场明显感受到市场的冷清,原来生意火爆的商铺,不用顶手费也无人敢接手。无论内销还是外销,大家都感到寒意阵阵,但是还没有到绝望的时候,大家都在努力寻求生存下去的方法。
2009年外销市场总体需求下降成定局首先,美国市场需求总量将持续下降。
美国是中国鞋业出口的最大市场之一,本国也没有制鞋产业,主要依靠中国市场,所以美国市场仍有潜力。但是,由于美国市场销量持续下滑,美国是这一次金融危机的发源地,无论经济增长指数还是消费信心指数,都可能成负数,这从1月~2月份美国的经济数据就能看出端倪。因此,2009年中国鞋业出口美国的总数成下降趋势已不可逆转。同时,我们还要面临越南、印度的竞争。
第二,在欧盟市场进口政策的制约下,出口企业难有作为。
在2006年以前,欧盟市场是中国鞋业的主要出口市场,2005年的时候,中国对欧盟某些国家的鞋子出口达到3位数的增长,之后欧盟对中国鞋业征收16.5%的反倾销税,到2008年征收期满后并没有取消,这极大地限制了中国鞋的出口。同时,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欧盟受到的影响比美国还要严重。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欧盟市场对于国内大多数制鞋企业来说,已经由曾经的香饽饽变成了烫手的山芋。
第三,俄罗斯市场受到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卢布贬值40%,国家缺乏足够的外汇来支付即将到来的大量外汇还款。俄罗斯经济严重依靠石油等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但是,石油半年时间从149美元/桶跌到最近的47美元/桶,导致俄罗斯损失惨重,国家经济面临困境。同时,俄罗斯去年出台相关政策,让在俄罗斯市场打拼多年的中国商人血本无归。由是观之,2009年的俄罗斯市场,对中国鞋商来说也难有大的作为。
第四,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家,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货币贬值,经济出现负增长,老百姓压缩自己的日常开支。但这些国家暂时还没有对中国鞋采取明显的限制措施,我们在这些国家还有一些销量,但已经大不如前了。其他如非洲、南美、东欧等国家需求的低档鞋,我们面临越南、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的激烈竞争。同时,这些地区的国家经济也受到或大或小地冲击,消费者信心受到了极大地挫伤,这无疑会影响消费品市场的表现。
内销市场有戏吗?
2008年,鞋厂和贸易商对外销市场除了失望就是无奈,因此,2009年,有一定实力的企业纷纷转向内销市场。从表面上看,中国人有储蓄的优良传统,口袋里有一些余钱,再加上国家采取措施,大力扩大内需,内销市场应该有不错的表现。但是,我们现在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那就是竞争加剧。中国原来一年拥有近100亿双鞋的生产能力,用于内需的大概就30亿双左右,70亿双外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外销50%的产能转向内销,内销市场就面临巨大的压力。
在这种压力下,原来专做生产,轻品牌和渠道建设的广州鞋业,面临更大的困境。据了解,广州鞋城2008年底接到的公司单下降近一半。今年春节后,不少工厂迟迟开不了工,跟订单下滑有很大的关系。广州鞋业不仅为国外的品牌贴牌,也为温州、晋江、成都等地的品牌做贴牌生产。在中国销售的中高档真皮鞋,很多品牌的营销和开发部都设在广州,贴牌生产的订单也落在广州,并通过广州鞋城的档口寻找配合生产的工厂,这些配合生产的工厂却分布在广州、中山、佛山、深圳、惠州等地。
为了生存,广州鞋业除了积极发挥开发、品质上的优势之外,还想方设法加强渠道建设和推进品牌建设。
第一,贴牌加工单大小通吃。为了生存,广州鞋城不少档口在配合原来老客户的基础上,也接一些市场散单和小单,有单接起码能开工,积少成多,就有生存的希望。
第二,加强管理,尽量降低成本。管理对很多中小鞋厂来说,可有可无,老板自己不愿意花这个心思。在市场向好的时候,一双真皮鞋20元~30元的利润,比家电行业一台电视机挣个50元要强多了。有钱赚的时候,花钱买方便,图省事是他们最现实的想法。去年年底,广州不少小厂为节省一年几千元的税费,从佛山里水搬到了广州新市,原因是广州对小厂的政策较为宽松。
第三,网络销售逐渐显现优势,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尤其如此。都市中的80一代,纷纷热衷于从网上采购,这样不仅省了逛街的劳累和开销,而且还可以以更低的价格买到自己心仪的商品。网络公司到鞋城采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因为做网购就必须备一定数量的现货,以便客户要货,及时发货。一方面,网络经销商在广州下单,另一方面,鞋城一些档口、工厂和自己的一些朋友合作,自己开设网点,不仅零售还在网络上批发。
第四,做单位和公司的团购。经过多年的发展,鞋厂和档口都拥有自己的商业圈和交际圈,原来他们很少开发自己这方面的资源,仅专注于现成的客户,现在他们利用自己的亲朋好友这一层关系网,通过他们与他们的公司或单位开展业务。比如内地很多单位,每当逢年过节的时候,往往会给自己的员工发放一些消费品,鞋厂或档口就通过亲朋好友把产品推荐给公司。这样双方皆大欢喜,鞋厂或贸易商获得订单利润,这些公司或单位能够直接采购到大大低于市场价的产品。
这些鞋厂和贸易商抛开原来等市场逐渐好起来或者市场会很快好起来的想法,实实在在地开拓市场,虽然刚开始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坚持下来以后,带给他们的将是生存下去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