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融危机使鞋业外销市场面临巨大的困难,迫于生存的压力,这些外销工厂转攻内销市场成了唯一的出路,在进入内销市场之前,大多数工厂采取的策略是创品牌,但品牌能够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吗?记者近日在广州的广百、天河城、摩登百货等大型主流市场采访了解到,2008年冬季,几乎各大品牌的鞋销量都不乐观,据部分销售员介绍,2008年12月份专柜销量同上年相比下降了30%,有的甚至更多。大品牌面临这样的困境,新推出的品牌就更不用说了。广州大量推广品牌是在2004年左右,2006年~2007年推品牌的厂家和商家更多,因此,2009年对于他们来说,面临的可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最终谁赢谁输就看各人的本事了。
消费者:本能地捂紧口袋
周末笔者和几个大学同学小聚,大家唠叨的不仅是往事,更多的是担心现在的经济形势,为度过这一段时间的困难期,现在最好的办法是压缩开支。一个在政府工作的女同学,最近在逛街的时候看中了一双非常喜欢的品牌靴子,而且还打折,她说:“当时非常想买,一想到现在不确定的经济形势,我还是忍住了,困难来了手中多点钱,总比没钱要好,现在不能像以前想怎么消费就怎么消费了,还是省点吧!”她的说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现在,我们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扑面而来的几乎全是关于经济危机的报道,而且十之八九是负面报道,因此整个社会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负面舆论氛围,企业倒闭、公司裁员、大批工人失业,前景不乐观。在这样的舆论氛围里,老百姓能不紧张吗?困难来了,先捂紧自己的口袋再说。
在老百姓捂紧钱袋的时候,零售业开始下降。12月本是广州鞋业零售市场最好的时候,但是2008年冬季鞋子销售低迷,在两节来临的时候,销售都没有多大起色。据广百、天河城、摩登百货、北京路等鞋业销售终端的销售员反映,2008年最后2个月鞋业销量下降30%左右,有的甚至下降50%。这虽然只是广州的情况,但相信不是一个个案,而是一个相对普遍的现象。
经销商:在观望中等待
在11月、12月冬季鞋子大量滞销的同时,2009年广州春鞋和凉鞋订单也开始大面积下滑。据业内人士反映,2009年广州站西鞋城接到的内销春鞋订单由往年的100多万双下降到几十万双。同时,百丽、达芙妮、千百度、金利来、鳄鱼恤、康莉、星期六等国内知名鞋业品牌的凉鞋订货会都进入尾声,订货情况也出现了不同程度地下降。因为冬季销售状况不好,积压了不少的货,出于对未来形势的担忧,很多经销商和代理商不敢下单,即使有下单也是象征性地下一点,大多数处于观望的状态。
厂家:压缩规模降低产量
从2008年9月份开始,部分难以为继的贸易商开始陆续撤出鞋城档口,档口一下子由过去的香饽饽变成了无人问津的鸡肋,在此影响下,广东部分鞋厂倒闭,部分工厂压缩生产规模应对危机。记者近日在广州夏茅一家专门为国内大品牌做贴牌加工的鞋厂了解到,该厂2008年上半年仍有130名员工,到年底员工减少到了80人左右。该厂老板告诉笔者,现在的情况不乐观,订单下滑,为了生存只好裁员。在鞋业重镇温州、晋江、成都、重庆,也都出现了这种状况。12月,广州鞋城接单量大幅下降,可能会加速一批中小厂倒闭。从温州、晋江、成都、重庆传来的也是坏消息,看来,2009年鞋业产能下降已不可避免。
新品牌:主攻中低端市场
在中高端女鞋市场上,集中了一批成功的品牌,这些产品的价格一般在500元以上,而新的鞋业品牌,春秋鞋价格定位在200元~500元之间,有的通过打折,价格可以达到200元以下。这些新品牌在广州鞋城随处可见,在部分商场也可以见到。这种价格策略能够较快地吸引一部分消费者,但是这种客户是一种游离性客户,不是忠诚的客户。如果要把这一批消费者变成自己忠诚的客户,价格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良好的售后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