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过去,如今,中国服装正站在新的历史关口:面对金融危机和新的经济形势,中国服装业的机会在哪里?收获是什么?危机之后品牌新一轮增长的着力点、兴奋点与动力在哪里?符合未来发张需要的品牌究竟有哪些条件?哪些品牌能够给走向未来的中国服装业带来启发和贡献?什么样的品牌才能够代表中国服装的未来?正是基于这些深层思考,即将举办的2009中国服装论坛提出了“重塑危机后的中国服装品牌”这一主题,力图发出强烈的信号,引发一次深层次的讨论。
“或许大家都很想谈论金融危机,但我更关心中国服装品牌的生存和发展。”前不久,在讨论2009中国服装论坛的主题时,北京白领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苗鸿冰表达了他对重塑危机后中国服装品牌的关切。 不管怎么说,在一个时期里,金融危机及其影响都会是业内少不了的话题。苗鸿冰提醒说,现在许多人还没有真正意识到金融危机的残酷性。
“假如我们把这场危机视为短暂的,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很好的认识。”北京吉芬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设计总监谢峰曾长期在日本学习和工作过,亲身经历过日本经济泡沫破灭的那段历史。
他说,虽然相对欧美市场而言,中国国内市场所受影响不大,但这恰恰会促使外国品牌加速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从而导致中国国内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事实上,火药味正在弥散开来。
前不久在欧洲考察时,依文企业集团总裁夏华就发现,一些欧洲品牌正在将中国当成市场开拓重点,准备狠下一番功夫,在市场进入途径上,他们也更加务实和老练。
“国内外男装品牌的价格差越来越小了。”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众多中国服装企业家不约而同地把关注的焦点锁定在危机后中国服装品牌的重塑上。
“重塑危机后的中国服装品牌”,这正是即将举办的2009中国服装论坛所确定的主题。
中国服装论坛秘书长王军表示,对于2008年的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面对挑战是企业成熟之路中适应环境的重要机制,常胜企业其不倒翁似的业绩来源于日常经营的厚积薄发。习惯在经济高速增长环境下成长的中国服装企业,在经济增长变缓、消费心态和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的阶段,需要对品牌的发展方向进行一次再认识,重新寻找新的发展切面和时装的方向。 他说:“2009年,这些都成为行业面临通过商业创新推动转型升级的重要信号,也是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希望所在。”
信心无价 危机并存
在这次赴欧洲考察时,夏华还惊讶地发现,有的外国品牌居然逆市开店。为什么会选择在经济这么不好的时候开店呢?对方回答说,经济越是不好,就越要开店,因为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低成本地展示自己的品牌形象。
“有可能三五年过后,或者六七年以后,我就可以超越别人了。” 外国同行的回答让夏华很受启发。她说,越是在困难的时候,就越要充满信心,而利用中国服装论坛这一平台,中国服装企业家们相互鼓励,是很有必要的。
北京爱慕内衣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荣明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说:“在消费者面前,中国服装品牌一定要树立信心。” 他谈到了著名品牌专家李光斗的一篇博客。在那篇博客里,李光斗抨击了一些国内品牌想方设法将自己伪装成洋品牌的怪现象;同时,他也赞扬了那些以中国本土品牌为荣的坚持者。“爱慕”便是其中之一。 张荣明说:“我一直向导购们强调,‘爱慕’只是追求意大利风格,而不能说她是意大利品牌。如果我们现在这样对消费者说,那么,这个品牌在未来就会非常混乱。”
相对于国内女装品牌,中国男装品牌多少显得有些弱势。一方面,国内市场的男装消费崇洋媚外现象十分严重;另一方面,市场上充斥着真真假假的洋品牌。尽管如此,夏华仍然对中国男装品牌的未来充满信心。
“既然自己能生,我们为什么要领养呢?就是他有小儿麻痹,我们也要把他治好。”在夏华看来,在当前这种形势下,企业家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十分重要的。 她发现,不少外国品牌的创始人虽然已是耄耋之年,却仍然在一线经营,甚至领衔做产品。以80岁的思维来做当代年轻人的生意,还能够跟上时尚吗?夏华说,她相信,凭借创新,中国品牌一定能够成长起来,成为一股新生力量。
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个专业展会上,夏华发现,今年订货的客商中,中国客商占主流,最终下订单的七八成也是中国人;而欧洲同行对中国品牌的姿态明显降低,开放尺度大为宽松,不仅起订量降低了,而且价格也完全能够被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