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目前的中国服装行业可谓内外交困:2008年中国服装出口金额为1108亿美元,同比仅增加1.10%,预计2009年中国服装出口将负增长15%。而在国内市场,服装内销增速从2007年的20%左右下降到2008年12%,2009年内销增速估计在5%~10%之间。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中国的服装企业就只能束手待毙或者等待国家政策救助吗?套用一句俗话“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并且求人不如求己,目前已经有许多走上了自救的道路,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笔者分别从生产加工环节、渠道销售这两个对于企业最重要的方面总结了3条现阶段服装企业可以借鉴的经验,希望能对正处在困境中的企业有所帮助。
一、生产环节:主动寻求贴牌加工订单
“主动贴牌”模式是指某制造商设计出一种产品后,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被另外一些品牌商家看中,要求配上其品牌名称来进行生产,又或者稍微修改一些设计来生产。“主动贴牌”模式的核心在于企业通过研发、设计等环节掌握出口产品的部分知识产权,以此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与企业的竞争力,并向国际高端市场靠拢。
“主动贴牌”的优势在于其掌握部分知识产权,争取一定的附加值,这不仅能让企业保持贸易额的稳定,而且有利于提高在贸易对话中的议价能力和谈判能力。虽说在品牌塑造大行其道的今天,把公司重心转向贴牌加工为许多人所不屑,但却不可否认贴牌加工的订单能有效增加公司的资金,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主动贴牌”模式的核心即在全球制造业供过于求的形势下,向高端市场靠拢,通过研发等环节掌握产品的部分知识产权,以此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企业的竞争力。在国内,“品牌”之路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国外,打造一个品牌,至少需要几千万甚至几亿元的投入,而且不能保证成功,“主动贴牌”模式比较适合现阶段中小服装企业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发展。
二、加大渠道拓展力度:关注小“市场”
将渠道打入二三线城市
在中国一线城市市场几乎饱和的同时,国内市场也呈现出另一种状况:国内二线城市的市场正在成熟,二线城市的价值在提升。对于中国的服装品牌来说,将二线城市作为其发展、扩张的切入点,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在以宁波、温州、珠海等一大批长三角或是珠三角为代表的地区。另外一个事实同样不能忽略:一些二线城市的人均收入比一些一线城市增长得还快,人们比较富裕,手中可供支配的钱较多,他们更愿意花钱。比如,珠三角经济发达,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国之冠,商业消费前景巨大。相对来说,这些城市里的人更有消费欲望,市场潜力较大。如果服装品牌摒弃“非大城市不入”的狭隘思维,眼光向“下”,让发展计划从二线城市开始,或许会获得自身发展的另一片新天地。
前段时间,一直在国内服装渠道建设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美特斯•邦威已经将准备将自己的旗舰店开到二、三线城市,美邦的举措相信会带动相当一部分企业将渠道建设重心转向二、三线城市。
进入尾货市场
服装企业在订单生产、批发、零售、出口、代理等渠道环节出现的剩余品,集中起来,就会形成巨大的尾货及其尾货库存量。当成千上万家服装尾货被集中在商品交易市场进行销售时,众多的尾货集中起来就形成了“一条美丽的长尾”。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正逐渐显现并深化,国内各行各业的经营状态都有由高走低的趋势。不但众多对库存一肚子苦水的品牌商和渠道商,对商场运营模式的品牌服装尾货商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向深居简出,坐镇百货商场的品牌服装也开始分割尾货市场这个大蛋糕。
笔者认为,能找到尾货市场这样得力的消化库存渠道,把损失降到最低,这对品牌服装厂家、经销商来说是一大幸事。
最后,笔者需要提醒的是上述几条建议有的只适用于现阶段特殊的经济环境,将其称之为权宜之计也可。权宜者,不能长久也。企业要发展、要壮大,还是应该把目光放得长远些,将产品技术创新、品牌塑造等作为重点,这样中国服装行业才能有朝一日比肩世界大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