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以生有”,在全世界,中国人最早发现这个智慧,但在生意场上,西方人用得最好!
我们看到可口可乐等一大批西方著名品牌最重要的着力点之一就是品牌的无形资产,通过运作其无形资产把全世界的有形资产(比如资金、土地、设备、人才、能源等)调动得团团转,俯首贴耳,拼命为其赚钱。不少中国中小企业能够为它打工、能够拿到一份苦力钱都感激涕零。在服装、食品、家电、连锁等各个行业都是如此。比如麦当劳的加盟费已经到500万以上,但能够加盟还是不错,仍能赚到不少的钱,制造企业能够为世界著名做贴牌生产,还必须是制造业的佼佼者,一般的企业还没有这样的资格。有这种资格的企业不仅非常荣耀,而且日子也会过得比那些没有这种资格的企业好得多。
同样的产品或者服务,贴上不同的标签,身价顿升十倍百倍,而且买单的人也暴增。这已经是铁的事实。
对这些大用“无形资产”来赚我们 “有形资产” 的现象,不少企业似乎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甘愿认命,有些甚至麻木不仁。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谁愿意这样?但又有什么办法?我们也想,但做不到。人家积累了多少年?人家有。。。。条件,而我们不具备!我们的时候未到。是这样吗?
好的,请看:七匹狼做到了,七匹狼已经通过无形资产整合了大量的有形资产,很多工厂在为七匹狼生产,社会上很多资源自愿为七匹狼开加盟店,七匹狼的品牌也越过休闲男装延展到了袜子、鞋等,杉杉也做到了,唐狮做到了,服装企业里涌现出一批这样的企业,家电、食品……各行各业都在涌现这样的企业,有非常小的企业,也有非常年轻的企业,小得让你惊讶,年轻得令你惊讶。我们服务过一些,我们服务外的更多。
该用无形资产来赚钱了!该用无形资产来参与竞争了,该拿起无形资产这个武器来参与这场已经来到家门口的世界性的世纪性的决战了!
何况,人家也已经不让我们拼有形资产了——撇开我们的有形资产本身不大不说。不是吗?低成本竞争已经终结,形势把我们逼向价值战,其中相当一部分也就是无形资产战!
无形资产是什么?是信誉、文化,是一切看不见的企业资产!是“虚”,但可以转化成“实”!
作为中小企业可以怎样来务这个有巨大实际利益的“虚”呢?
建议1:要有“名”,即创自主品牌!
连个自己的名字都没有,做得再好也不留名,何况扬名?当然,贴牌的工厂也有个自己的名,但这个名如果只被捏在少数几个“老板”手上、随时可能被捏死或者抛弃,算什么名?!即使打造工厂品牌也不是这个打造法。只要有一点条件都应该在更具主动权的环节上去留名和扬名,比如渠道环节、顾客环节。多有点条件的应该多方位地去去留名和扬名,比如政府、媒体、资本、人才、供应等。“名”是个很重要的无形资产,正面的名气是财富,正面的名气与财富的大小成正比。我们看到最近一些企业不仅扬品牌的名,而且扬企业领袖的名,比如,王石、江南春等,他们高人一筹,深知这将多赚到些什么。
建议2:有“名”还要有“义”。
建议3:要实行“名义”资源的管理和积聚。
很多企业有限的资源分散在过多不同的名和义上。比如,企业集团品牌与各产业企业品牌的脱节:有很多公司在市场上开展业务,但市场上基本上不知道这些企业是一家,特殊情况不需要知道例外,但很多情况是可以捏合起来,让每块业务的利益关联者感觉到其背后的强大实力从而增加合作的信心,从而有利于该业务在市场上竞争,并让局部和总部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资源。我们最近就帮几个企业做了类似的企业集团品牌和产业品牌的整合,整合之后,各自呼应和互助,并同时在一个母品牌上积累无形资产。并且有助上市融资。在同一个产业的品牌策略上也是如此,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是没有不要采取多品牌的,也供养不好这么多品牌的,实行母子品牌或主副品牌模式甚至是单品牌模式,可以让自己成长等更快!
建议4:要擅长“名义”的交换和联合。
这相当于有形资本的运作。无行资产也需要运作。聪明的运作会让“名义”几何级的增值和扩张。比如,品牌之间的挂靠、合并、联姻,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名人、名事、名物等之间都可以。例子:奥运体育记者专用手机,中国运用员专用食品、奥运指定皮具、联想火炬手、金六福——五粮液荣誉出品等等。具体的方法我就这里不一一展开了。
最后要表达的是:古代中国人在当时的世界是最聪明的一种人,今天的中国人其实也是,只要我们不要被一些眼前的、暂时的落后蒙蔽了眼睛、放弃了自信,我们很容易学会和搞懂很多东西,一旦我们认识到并下决心做,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中国企业一定是用“无形资产”来赚钱的高手,这一天的到来,将会是中国品牌的集体崛起!
让我们期待并共同为这一天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