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日,坊间流传很久的消息成为现实: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通知,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由11%提高到13%,同时取消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退税,包括红松子仁、部分农药产品、部分有机胂产品、紫杉醇极其制品、零号锌、部分涂料、碳素阳极等。
青岛业界对于两个点的上调,除了“感动”、“看到政策暖风”外,同时也表示两个点其实难以消解今年以来成本的快速上升,甚至不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但业内普遍受到了鼓舞,出现了比较积极的情绪,也许是因为退税的象征意义要更甚于实际意义,至少说明国家没有放弃纺织业。
纺织企业感叹“雪中送炭”
8月的政策刚刚出台,江苏省便作出了积极反应,在黄金时段新闻中给予大篇幅报道,并且开始反思国家对纺织行业较为激进的宏观调控政策,讨论为达到产业快速升级的目标,瓦解了纺织业多年来积累的优势,是否值得?
早在政策出台之前,山东省也对困境中的纺织给予了高度重视。7月中旬,山东省纺织工业协会由秘书长亲自带队,在全省重点城市、重点企业进行了调研,聆听企业的困难。省纺织协会秘书长滕惠珍总结了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的普遍困难,主要是“能源价格高涨、土地使用税翻番、融资困难、人民币升值等几方面。”
对照如此之多的减利因素,就可以理解企业纷纷感叹“雪中送炭”的心情了。
即发集团相关负责人说:“人民币三年累计升值21%,仅2008年上半年就升值了7%,全年影响利润达5000万元人民币。即发集团还要为新劳动法的规定多支付劳动保险100万元,应付电价上涨的费用、翻番的土地使用税,综合来看,企业利润降低了15.2%。”
像即发集团这样规模大、贸易额大、职工多、用工又非常规范的企业,纺织服装业在上半年遭遇到的所有难题他们几乎都能遇到。这位负责人说,去年以来能源价格上涨飞快,纺织企业的重要能源蒸汽像坐上了直升飞机,从135块涨到了240块,将近翻了一番。2个点的出口退税正好补贴了蒸汽涨价的费用,恰逢其时。
青岛庄正集团董事长黄玉珍说,由于庄正的贸易额不高,出口退税带来的好处也就不很突出。然而人民币升值吃掉的利润确实给企业造成了困难。过去100万日元能兑换8万元人民币,现在只能兑换6万多了,大致一算,企业每年减利在40万元左右。
黄玉珍说:“企业经营千头万绪,这里两个点,那里两个点,累计起来就费用不菲了,所以2个点的上调是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
纺机企业称未受影响
从宏观数据看,中国纺织机械的年产量为600亿元人民币,已经是世界纺机的重要基地。仅以胶南为例,这个中国纺机名镇为代表的青岛纺机,规模以上纺机企业达88家,产值52亿元,其梳棉机市场份额占到全国的3/4,喷水织机占到国内市场份额的1/2,是全国最大的无梭织机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