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旧时”的老粗布为何备受青睐?在高青英家园纺织公司,见到了最早经营老粗布的张良学。2001年,从事床上用品专卖的张良学到上海进货,因火车晚点,在一家商场闲逛,无意中发现柜台上竟然卖老粗布,且卖得很火。高青作为传统的植棉大县,棉花质地优良,脂多绒长,“流云”牌棉纱全国知名,堪称棉花中的精品,而且当地群众一直保留着自织自用老粗布的习惯,手工技术更不成问题。张良学看到了商机,于是走村串户,下订金、签合同,纺线、牵机、刷机、打线、织机……古老的机杼声又在高青乡间村落此起彼伏。
为了能把这一浓郁乡土气息的老粗布产业做大做强、做出特色,该县工商部门积极帮助经营户走品牌化发展道路,成功注册了“英家园”、“风河”、“老纺车”、“金老太”等商标,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为确保产品质量,他们不断改进生产方式,将机器改为半自动,使得牵经、穿综、织布等大大小小72道工序更为紧凑,做工更为细致。同时他们还以22种基本色调为基础,设计出1000多种绚丽多彩的图案,并根据客户需求,把老粗布制成床单、被罩、睡衣等。“高青的老粗布环保健康、质地柔软、冬暖夏凉、抗静电,很有市场。”杭州客商杨延涛说。随着各种品牌的老粗布源源不断地销往北京、上海、浙江、福建等地,老粗布也成了高青人馈赠亲朋好友的家乡“特产”。
品牌打出去,订单滚滚来。“刚开始的时候,自己不敢与商家签订大合同,一怕卖不出去,二怕织不出来。现在好了,上有订单,下有合同,我们的规模越来越大了!”张良学对市场前景充满信心。通过实行“公司+市场+农户”的发展模式,高青的老粗布生产更科学,产品质量也更高了。英庄村何大娘今年已70岁了,但织起布来仍然手脚利落,“从小就做这个,真没想到俺这么大年纪,靠这点手艺一个月还能挣五六百块钱呢!”如今,英家园纺织公司拥有加工户350余家,缝纫工720人,年生产老粗布80万米。在其带动下,高青县已有3000多名农村妇女从事老粗布纺织,人均年增收近万元。老粗布“织”出新商机,也织出高青农民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