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示:昨天,第十届江苏国际服装节在南京开幕,博览会以“品牌·时尚”为主题,展位数量有1000多个,近20个产业集群、200多个纺织服装品牌、300多家中外企业参展。
10年来,江苏国际服装节见证了一批批纺织服装企业的成长壮大。但是,曾保持快速增长的纺织服装业今年却陷入困境:成本提高、人民币升值、国际贸易壁垒越砌越高……服装业的明天在哪里?昨天,组委会举办江苏纺织服装“名人、名企、名牌”高层峰会,服装龙头企业汇聚一堂,寻找出路。
纺织服装之困:高端产品卖不出高价
今年全国服装鞋帽企业关闭7万多家——雅鹿集团的一位负责人报出了这样一个沉甸甸的数据。他说,2008年,用“举步维艰”形容中国的服装企业一点也不为过。
1998年,雅鹿进入羽绒服市场时,全国才33个羽绒品牌,生意那叫一个火。2003—2005年生意太好做了,几乎整个行业都来“插一腿”,最高峰时,全国羽绒品牌超过500个,可今年银根收紧后,70%的羽绒服企业不做了。他认为,明年是性命攸关的一年,企业不能盲目生产、同行厮杀,要尽量保存实力,等洗牌过后,品牌少了再迈大步。
市场低迷,不少服装企业选择提高产品附加值。可悦达纺织集团总经理朱如华却发现自己陷入怪圈,高端产品也卖不出高价。
谁都知道要转型,可推高端新产品太难了。比如,某一高端产品的技术,在欧美很流行,于是他们公司引进该设备,生产出来的面料很好,可是国内的印染等下游技术却跟不上,只好自己完善下游,投入巨大。解决了生产问题,销售又遇到困难,高端产品面临着中低档产品的强烈冲击。
他在困惑:究竟是高端设备太好了,还是市场开发不够?
危机中找转机:让咱们换一个思路
无锡市第一棉纺织厂年出口布料上亿元,厂长李光明说:“中国的贴牌产品只占国际品牌价值的5%,面对沃尔玛这样的大客户,哪怕利润再低咱们还是硬着头皮做。既然被逼上梁山,能不能换一个思路?”
反思一下,羽绒服卖不动了,高端产品卖不出高价,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出在企业自己的身上。大家忽略了一个大问题:产品经济时代已经过时了。上个世纪60年代,纺织行业以生产为中心,70—80年代以销售为中心,不管用什么招数,能卖掉就行。而现在,一个以顾客为中心的时代来临。纺织行业应该研究,顾客消费理念在怎样变化。否则,日子还要难过下去。
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国忠说,企业要渡过难关,得善于从危机中寻找转机。今年他们日子也不好过,辛苦了大半年,在7个亿的销售中,5个亿的传统服装业利润是零。但另外2亿的专利黄麻产品(将制作麻袋用的黄麻变舒适的布料),却创造净利润3000万元。
刘国忠说,多亏了手上有专利,今年他们的专利在英国获得350万美元使用费。他希望到2010年,企业40%的收益来自专利,实现从传统面料供应商,向新材料供应商的转变。
专家:企业家要创新
中国纺织报社社长迟宗君说,服装企业要意识到,目前有两个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一个是产品经济向品牌经济在发展;一个是成本增长不可逆转。任何企业的发展,都要顺应时事。
下一步该怎么走?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表示,企业首先要意识到产品经济早就过时了。论坛的题目:名人、名企、名牌其实就代表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奋斗方向。
今后,中国的服装企业要注重对时尚的研究,对消费人群分类,关注地区差异。企业的产品要创新,务必让每一个新产品推出来都有亮点,或者它是环保的、或者它有个性。企业家的思想更要创新,国内的企业还有一个现象,但凡有规模的服装企业都想当“虎头”,不想搞配套,这点很有问题。
还有,不少中小服装企业也在跟风创大品牌,在没有资金和人力的情况下,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小企业完全可以做加盟、做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