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连续8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受国内外环境及行业内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的缝制机械行业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根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对行业内主要生产企业的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企业的销售额均比去年同期下降30%–50%不等,出口呈现下滑趋势,今年前5月利润下降45.56%,近三成企业出现亏损。目前,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紧张、开工不足、产品积压、市场不畅等问题,行业形势非常严峻。
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理事长田民裕在行业经济形势通报会上表示,今年是缝制机械行业面临严峻挑战的一年,是产品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缝制机械行业正步入一个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多重因素叠加导致行业困境
“前段时间,我走访了飞跃、宝石、中捷等9家企业,这些企业现在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难。小企业几乎全部停产,中等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龙头企业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从整个行业来说,现在最大的困难是资金紧缺。”田民裕向记者表示。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缝制设备生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产品远销171个国家及地区。缝制机械行业自1999年以来,保持了年均近30%的快速增长。
自去年下半年起,缝制机械行业发展开始减速。2007年,中国缝制机械行业自2000年以来首次出现利润负增长,“十五”以来行业平均每年26%以上的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也继2006年后再次减缓。
每年的一季度,正是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市场旺季。“往年的那个时侯,产品销售十分火爆,汽车都在工厂门口排队等着拉货。企业家们也个个神采飞扬,接不完的电话,谈不完的生意。可今年却没能见到期望中的旺季。”田民裕唏嘘不已,“行业的冬天真的到来了”。
海关数据显示,作为服装大省的广东,今年1-4月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66.5亿美元,同比下降15.1%。山东今年一季度只有不到三成的纺织企业经营良好,超过两成的企业亏损,甚至面临停产或转产。国内中小服装企业的倒闭,直接导致缝制机械市场需求的萎缩。
另一方面,尽管国际市场对缝制设备的需求依旧强劲,但在人民币升值加快、出口退税下调等因素的影响下,企业的出口利润变得非常微薄。
零部件企业的“出逃”无疑为缝制机械企业的生存雪上加霜。田民裕告诉记者,为缝制设备提供配套的零部件企业中,有10%的骨干企业已经“转行”生产汽车、电动工具、农业机械等产品的零配件,“如果这种现象继续恶化下去,对缝制行业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此外,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从紧的货币政策,也让企业赖以高速发展的低成本优势受到严峻挑战。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何烨说,诸多因素成为架在缝制企业头上的“几把刀”,让企业的生存变得极其艰难。
“除了这些外部因素外,持续多年的快速发展对行业自身也提出了周期性调整的要求。”田民裕说,“盲目扩张、结构失衡、核心竞争力不强等深层次矛盾,需要行业把增长速度降下来,调整结构,切实转变低成本、粗放型的增长方式。”
关键时期要苦练内功
经过多年的规模扩张性发展,缝制机械行业正在步入一个转型升级的新阶段。过去依靠便宜的土地、便宜的资源、便宜的劳动力支撑起来的“中国制造”,面对这样的调整已经明显地感觉到力不从心。
“在前几年市场前景大好的情况下,企业盲目扩大规模、扩大产能,企业的利润大多消耗在由于产品同质化和竞争手段同质化所产生的非理性竞争上,企业的自主创新薄弱,综合实力不强。中小企业几乎全部依赖出口退税创利润,行业发展模式粗放,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田民裕说,“要消除此种状况,就一定要调整产业结构,整合行业资源,走联合并购重组之路。”
中国缝制协会表示,需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更新市场竞争理念,重塑行业专业市场新秩序;二是更新发展理念,确立速度、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战略。协会将拿出500万元科技专项资金支持行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行业要加快两个转变,即通过行业市场秩序重塑活动促使市场秩序从无序向有序转变,行业的发展模式从粗放式靠物质资源的投入来求规模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如果这两个转变能够实现,我们行业的前景将是一片光明。”田民裕表示。
田民裕还希望国家能给予行业一定的政策支持。“外部对缝制机械有一个误解,认为我们就是生产简单缝纫机的,再加上我们是小行业,每年行业的工业生产总值只有三四百个亿,所以在政府制定政策时容易被忽视。其实缝制机械技术含量很高,是高附加值机电一体化产品。另外,中国的缝制机械占据了全球70%的份额,在零部件组装上更是占绝对优势。政府应该区别对待,不应该一刀切。”田民裕呼吁政府将缝纫机的出口退税率由目前的9%恢复为原来的13%,并加大对有市场、有品牌、有竞争力的企业的贷款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