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石狮市一家染整企业与上海华东学院合作,一举攻克了设备耗能严重、二氧化硫排放量过大两道难关,既解决了污染超标问题,又为企业节能降耗增效;一家纺织服装企业与福州一家科研所合作,采用了智能节电新技术,可节电15%%,成为节能减排的首选……借鸡生蛋,借力打力。今年就有20多家企业向高校伸出了“橄榄枝”。截至目前,我市已有120多家企业与40多家科研院校联姻,实施新一轮产、学、研合作,推动石狮企业上台阶。
以科技杠杆打开国际市场门槛,这是新时期石狮市众多企业家的共识。要让石狮传统的纺织服装业,焕发青春活力,最关键的是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与科研院校合作最大的好处是,一方面解决企业研发的人才、设备等方面不足的缺陷,缩短了研发时间;另一方面形成优势互补,尽快地促进最新科研成果的转化,为我所用。这足以反映新时期石狮企业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市科协有关人士表示。记者从我市科技部门获悉,石狮每年有上百项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其中有四成以上,是与院校联姻后的“结晶”。
今年在面临一系列的市场压力下,仍有一些企业靠科技创新取得了不错的业绩。石狮一面料企业与北京一大学合作,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出了五款高性能产品,不仅国内市场看好,还打开了欧美市场。“科技元素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产品的科技含量决定市场成败。”该企业蔡总深有感触地说。很多企业从与院校联姻中尝到了甜头,在缩短研发时间的同时,为进军国际市场增添了砝码。
小荷才露尖尖角。石狮纺织服装同业公会有关人士认为,石狮企业虽然在科技创新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石狮企业在科研实力、创新能力、产品的科技含量等方面,还落后于江浙企业,不少中小企业仍依赖于手工操作和传统工艺,产品以量取胜的现象仍相当普遍。可以说,石狮企业的科技创新路艰辛而漫长。
长期关注闽南企业发展的著名财经作家、《东方早报》副总编辑吴晓波,在采访中对记者表示,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落后的工艺、低效的生产力、低附加值产品,没有任何的竞争力,其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最终会淹没于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因此,我们的企业要迈过国际市场门槛,必须借助科技的杠杆,这是提升竞争力最有效的途径。
在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投入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企业自己要强身健体,“靠自己的骨头长肉”:一方面要舍得投入,引进科研人才,引进先进设备,淘汰传统落后的生产技术,实施科学化的生产管理;另一方面,要主动与科研机构“联姻”,或者是建立研发联盟,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尽早拿到国际市场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