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主三三两两地坐在店门口泡茶聊天,几乎看不到几个客户上门。这是昨日走访厦门布料批发市场时看到的情景。
位于禾祥东路古龙商城的这个市场,也是厦门唯一的布料批发市场。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受服装企业不景气的影响,布、辅料的销售量今年以来出现锐减,已经严重威胁到布、辅料供应商的生存。“现在不少商家营业额差不多减少了一半,几乎已无利润可言”。
强烈的反差
“要是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根本就没有时间陪你聊天。”昨日,厦门正恒旭服装辅料总汇经营者缪柏义摇着头向记者叹息说,今年和去年相比,市场行情的反差实在强烈。
缪柏义在布辅料批发市场做了快4年的生意,卖的是服装辅料,也代理销售浙江飞跃集团的家用缝纫机。
“去年这个时候,不时会有人前来询价询货,经常忙得脚不沾地。”缪柏义说,他的客户主要有几类人:一是服装厂的采购员,二是为新款服装找配件的设计人员,三是老客户。
缪柏义说,然而今年、特别是在汶川大地震之后,布、辅料市场突然冷清下来,“客户明显减少了”。
记者在该市场走了一圈,在一楼和二楼不时可以看到泡茶聊天的经营者,然而却看不到几个客人。
微薄的利润
跟去年同期相比,乔亚纺织专卖店的营业额差不多减少了一半。
乔亚店去年以来陆续对部分布料品种进行调价,幅度在0.3元/米-0.7元/米不等,尽管如此,由于销售减半,该店的经营者还是感慨“几乎没有利润可赚了”。
相比之下,缪柏义的生意要好一些,销售量只减少了“1/3”,经营状况则处于“微利”。
这两家店基本上代表了布料市场商家的经营现状。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其实这种萧条的景象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出现了,但今年表现得更加明显。
据这位人士分析,受劳动力和原材料上涨压力影响,目前服装业很不景气,厂家纷纷减产,有的甚至关门停产。“而服装厂正是布料市场最主要的客户群”。
无奈的硬挺
在乔亚纺织店对面,一家商店刚刚贴出转让告示。今年以来,厦门布料市场已经有三家商户关门或转让,其中一家做缎带,一家做碳钻,一家做辅料。
不过,关停或转让只是极少数,布料市场的大多数商家仍然在硬挺。
“每家都有大量现货,这些现货的季节性还非常强,一旦错过了这个季节,可能就会变成一堆一文不值的垃圾。”指着柜台上大包小包的服装辅料,缪柏义说。缪柏义的存货还不算是多的,他说,其它一些布、辅料商店,存货要比他多得多。
在这样的生存状态下,多数布、辅料商家只能无奈硬挺。“即便是每天都在贴钱,也得挺下去,等下一轮的市场转机。”厦门服装行业协会的一位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