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江苏的一个传统产业,今年以来,江苏省纺织服装业在宏观趋紧的形势下,出现了几方面新情况:全行业产值增幅下滑、出口放缓、效益“缩水”;中小企业受到国内外因素叠加影响,生产经营出现困难,而规模型企业的经营比较正常;与此同时,纺织企业“走出去”到境外投资更加活跃。
上半年,全省纺织业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9.5%,低于全省平均增速15.3个百分点;前5月,全省新增境外纺织服装企业7家,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6家,投资额相当于历年来“走出去”纺织服装企业投资总额的23%。纺织服装业在国际市场的表现成为整个行业的缩影。就产量而言,省统计局数据表明,今年前5个月,全省纱、布、化学纤维和服装的产量增幅仅为1.6%、4.2%、10.5%和3.5%,而去年同期,这组数字分别为21.1%、15.5%、14.0%和20.0%。生产回落,效益随着综合成本的上升而降低。
在高成本时代来临时,纺织服装企业究竟是怎样一种生存状态,又如何突围“高成本困局”?
“出口冲动”拉动产业爆发式增长
狄先生是如皋一家小型纺织服装企业的出口主管,做这一行已有10年。他告诉记者,生意最好做是2003年左右,现在遇到的困难,从来没有过。
“前些年,给外贸公司加工不愁销路,还不要担心货款回笼”。狄先生的观点有一定普遍性。“入世”后,我国出口欧美纺织品配额取消,新贸易机会像一块大磁铁,想赚钱的都想试一把。省外经贸厅统计,2004年7月1日外贸经营权放开到2006年底,全省民营外贸企业突破2万家,是“九五”期末的7倍多。到今年6月底,全省私营外贸企业已超过3万家,纺织服装企业占了相当比例。
江苏主要纺织服装产地,都留下了纺织服装“爆发式增长期”的印迹。以苏州为例,2005和2006两年,全市纺织业分别实现工业产值1502亿元、1951亿元,同比增长30.5%、21.1%,实现利润增幅更是分别高达56.4%和35.6%。
国内外因素叠加,中小企业受影响最大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调整、劳动力成本和原辅材料价格上升、资金“缺血”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影响,一直保持较快增长的纺织服装企业遭遇“严冬”。
“三年来,人民币累计升值近20%,粗略匡算一年影响公司收入1个亿”,常州老三集团一位负责人说。
南京海欣丽宁服饰董事长沈晓红反映,因为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保证金占用资金1000万,增加利息支出100多万。另一家服装企业老板说,银行将自己的工厂列入了“高危”行列,信贷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实,每一项新政新规的出台,对纺织服装企业特别是小企业都像一道生死门槛。
无锡一家老牌服装厂去年亏损400万元,下半年所属5个全资子公司计划压缩成4个,减员300人。
如皋狄先生所在的企业,一年出口美国700多万美元,规模在当地还算可以。“我们交货的童毯、童装,价格一般是年初谈好。今年以来,对方要求的生产交货周期明显缩短了,从过去的2个月变成了1个月,企业生产难以安排,节奏打乱了。”他说,汇率在不停地变动,过去一笔单子可以有2万条毯子,现在对方是拆散了让我们做。
他为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出口美国的童毯价格经过争取,总算上升了5%左右,但成本增加得更多。人员工资:两年前七八百块,现在一千二三百;原材料:企业买纱后,纺织、印染等环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价格上涨,估计在15%—20%左右。因为有钱赚,他所在的如皋石庄镇前两年一下子上了20多家纺织企业,小的只有10来个人,大的百十人。前不久,有几家就关门歇业了。
业内人士说,面广量大的小规模纺织服装企业,缺乏人才、资金和技术,从某种意义说,它们生存和发展靠的是市场和政策机遇,靠的低成本的生产模式。而当宏观环境发生改变,受影响、顶不住的首先就是它们。
江苏省几个纺织服装主产地情况表明了这一点。1—5月,苏州市纺织行业亏损额上升,关停和开工不足企业增多。苏中某市服装企业出现“三个板块”:部分亏损、部分保本、部分盈利,关停的企业有10%左右,基本都是小企业。
不仅如此,纺织服装业的下滑还波及到纺织设备、服装加工机械等相关产业。
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
纺织服装业的调整势头,去年就开始出现。去年,全省纺织品服装出口263.22亿美元,同比增长16.16%,但增幅回落1.05个百分点。今年前4个月,苏州纺织产业产值增速下调至4.2%,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14.4个百分点。
出口退税的变化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以服装为例,经过几轮政策调整,已从最初的增值税17%全部返回降到了现在的11%。“宏观政策调整,行业肯定面临着重新洗牌,像我们这样的小企业,调整升级难度很大,就期望着市场复苏挺过去。”一位持观望态度的小企业经营者说。
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南京大学教授钱志新提出,目前的纺织业整体上属于靠低成本支撑的传统产业体系,要抓住当前产业整合的最佳机遇,由大企业当龙头,整合产业链,形成大规模高层次的产业平台。
理性看待纺织服装业形势,既与前几年“大干快上、遍地开花”有关,又受到了国内外的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同时,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产业粗放式增长模式的重新评估。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依靠廉价劳动力和低价竞争取胜的小企业风光不再,一批纺织服装大企业、知名企业则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困难是刚性的,但不同企业在化解方法、化解能力上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老三集团前五个月利税增长21.6%、利润增长了44.7%。其逆势飘红的诀窍不仅在于企业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依靠公司的知名度在争取客户理解、争取订单、提高卖价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话语权。
“各种成本的上升,的确使服装企业感到压力。”红豆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周鸣江坦言。他说,作为大型企业,我们正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一方面开发附加值高、盈利能力强的产品,一方面减少销售渠道层级,降低营销成本。
舜天股份副总经理曹小建表示,对于纺织服装业来说,虽然新兴市场无法替代欧美日本等传统市场,但完全可以作为新的贸易环境下国际市场的补充和新增长点。现在,他们向南美洲出口服装一年已达1000多万美元,有的卖价还高于美国市场。
在转型升级和解决就业两端寻找“平衡点”
困难面前,不少企业调整策略,有的积极调整升级,有的转而做内销,有的“走出去”到境外办生产基地。今年以来,苏州勤太纺织制品有限公司一家,就分别在摩洛哥和巴拉圭各投资1000万元开办纺织服装加工贸易企业,从新的路径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南通新高印染公司投资孟加拉,常熟环海织造公司到乌兹别克斯坦设立独资子公司……
从宏观看,纺织产品在全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呈逐年下降之势,已从2002年的24.5%下降到目前的11.7%。但是,它解决就业的空间却是有些产业所不能企及的。南京大学沈坤荣教授说,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基本国情和基本省情,对于纺织业这样具有一定国际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产业定位,既要考虑转型升级,又要兼顾解决就业问题。他建议,在出口退税方面给予纺织产业一定的恢复性增长,有利于企业解决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