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片或两片以上的缝料以不同的方式叠在一起,用针引线把它们连接成一体或在缝料表面用针引线绣制出不同装饰图案的工艺过程统称为“缝纫”(特殊缝料无线热熔连结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缝纫分为手工缝和机械缝。在成衣化趋势不可阻挡及缝制设备品种、档次不断升级的今天,高质、高效的机械缝已占据整个缝制业90%以上的份额;而手工缝尽管所占份额不是太多,但在传统缝制艺术品加工中却仍保持其不可替代的魅力。目前除了真正的人工手缝,还出现了如珠边机一类的高档衣物特殊部位仿手工缝。
机械缝又分一般的锁式线迹平缝、链式线迹包缝和绷缝,还有锁孔眼、钉扣、套结加固缝、花样绣花装饰缝以及开袋与袋口缝纫两工序合一的特殊缝等。
因缝料的材质、厚度、组织、颜色、缝制款式以及所使用的缝制设备或缝制手段不同,应分别选择在种类和规格上与之相匹配的不同缝线和缝针。
-一般情况下,软薄料用细线,配小号机针;硬厚料用粗线,配大号机针。否则会出现线迹强度与缝料强度的失调,同时更加剧缝料皱缩、滑移和断针、断线、跳针等缝制弊病的产生;
-平缝机推荐用左旋缝纫线,左旋缝线在平缝时有加捻的趋势,利于强度的保持;
-包(绷)缝机则常用细棉线,因为细缝线所占据的有效空间小,对缝料较少引起变形和起皱,使链式线迹目视美观、手感舒服;
-缝线和缝料在材质、颜色、强度等方面应尽量一致、接近或协调;
-梭织缝料一般采用锁式平缝设备加工,如:平纹布、的确凉等;而弹性较好的针织缝料则多用包、绷缝设备加工,如:马裤呢外衣和通常的针织品内衣裤;
-对于一些缝制品的特殊部位的缝纫应兼顾相协调的强度和弹性,否则将容易产生如裤裆和腋窝等处线缝或
料的撕裂(士兵训练服的不断改进就特别注意了这一点)。
以上所言是保证能形成正确线迹的最起码条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成缝条件”。
衡量缝纫线性能的优、劣,应从其抗拉强度、耐磨性、安全性、万米无瑕率、光泽度、着色牢度等方面综合考虑。
按材质分类,缝纫线通常有纯棉线、蚕丝线、化纤线(如:涤棉、涤纶、锦纶、腈纶)、混纺线和金属丝线之分,而且通常情况下多采用两股或两股以上的单纱以不同的旋向和旋转力捻合后经丝光、蜡光等特殊处理后而制成的股线;也有以两根或两根以上的股线再行捻合而制成的复捻缝纫线,如:制鞋机上所用的扎底线。
左旋缝线以Z表示,右旋缝线以S表示;其捻力的大小决定着缝线捻度的高低,捻度越高其强度和弹性越高。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捻度越高越好,一般情况下缝纫线的捻度是否合适是这样判断的:取1m长缝纫线抓其两端使之靠拢,两股缝纫线自然绞卷圈数不应大于6。
棉缝纫线的缝纫性能虽好,但在洗涤后其缩水率大于合成纤维缝纫线,而且其耐磨、耐撕拉性能和耐化学腐蚀性不及后者,加之纯棉衣物占全部服装总量的份额不多,高质量的丝光棉线价格又十分昂贵,因此目前已很少使用棉缝纫线;与此相反,短纤维涤纶缝纫线由于其成本较低、耐久性和缝纫性能优良,已几乎为所有的常规面料缝制时采用。
缝纫线的粗细是用其支数或旦数来表示的。支数是棉、毛、丝、麻等短纤维纺成的纱线粗细的计量单位,表示一定重量的纱线所具有的单位长度的倍数,支数越大,纱线越细(如:9.7X6包芯线、14.5X3丝光线、11X3涤纶线);旦数是天然长纤维和人造长纤维纱线粗细的计量单位,表示一定长度的纱线所具有的单位重量的倍数,旦数越大则纱线越粗。
对于机械缝,我们按照缝纫线的不同使用场合把穿过直针孔的缝纫线叫“面线”或“针线”;把通过平缝机梭芯套梭皮引出的缝纫线叫“底线”或“梭线”;把通过包缝机弯针孔的缝纫线叫“弯针线”;把绷缝机缝纫中覆盖在缝料背面的缝纫线也叫“弯针线”;而对其它覆盖在缝料正面、用于加固和装饰用线迹的缝纫线则统称为“覆盖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