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为什么不灵了?
消费者为什么越来越难忽悠了?
渠道为什么也越来越不听招呼了?
企业的促销活动,消费者为什么越来越不愿意参加了?
企业的终端降价销售,销量的增幅为什么也大不如从前了?
……
面对一系列困惑,很多企业都发出同样的感慨,为什么自己耐以发家的老经验,在新的问题面前越来越不管用了,甚至完全实效了呢!?
为什么?
所有的营销人员都不得不深思这个问题!
一些所谓的营销专家给出了一些解释,诸如:
市场由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这个地球人都知道;层次深一点的,称中国现在的消费结构正从吃、穿向住、行升级,以前是求饱,现在是求好;再层次深一点的,称行业的拐点出现了。机遇在拐点,我们要把握拐点应拐而变,但是这个“拐”跟以前有什么个区别呢,我看这些专家也没折腾清楚,长篇大论我也没耐性看下去,自己琢磨算了。
为什么呢?
我先缕一条中国30年营销发展史的轨迹:关系时代(78年-88年,主要是一些红色资本家靠拿政府批文起家,根本谈不上营销)——胆大时代(88年-93年,也称机会时代,主要是一些敢于打破铁饭碗下海的“莽汉”,营销原始态,胆大就是营销)——广告时代(93年-97年,产品初步供求平衡,营销萌芽,广告就是营销)——渠道时代(97年-03年,产品初步供过于求,营销初级阶段,也就是天上打广告,地上铺渠道的时代)——终端时代(03年-05年,产品严重供过于求,营销成长阶段,决胜终端,终端拦截理论盛行)——品牌时代(05年之后,很多人也称整合营销时代,或者战略竞争时代,营销的成熟阶段)。
但是这条时间轨迹,只是适合快速消费品和家电行业,其他行业远远没有发展这么成熟,不能完全硬套。
这样分,喜欢简单的老板可能有点烦,简单点也可分为三个时代:产品数量竞争时代(产品时代)——产品品质竞争时代(品牌时代)——战略竞争时代。(三个阶段的营销特点,祥见《营销阶段论: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
说完了30年的营销轨迹,即现象,我们再来透过现象找本质。
我们常说,营销就是营心,营消费者的心。消费者的心变了,我们的营销手段,自然就必须要变。
老经验解决不了新问题,是否说明消费者的心变了,你姑且听我说说看。
在数量竞争时代,消费者是很纯朴的、老实的、对广告多是信以为真的。针对消费者的纯朴、单纯和善良,我们的企业“对症下药”——他们采取了“欺骗营销”和“野蛮营销”,于是粗制低质品横行,牛皮吹破的虚假广告横行,欺老欺弱的武力销售横行,虚假承诺的促销横行,夸大承诺的服务横行……
经过了数万家企业“欺骗营销”的洗礼之后,中国的消费者那是无一幸免,个个深受其害,伤痕累累。
纯朴的消费者,在经过企业的一番“欺骗营销”的折磨之后,“吃一堑长一智”,慢慢的变聪明了,不再是以前可以随便欺骗、随便忽悠、随便糊弄的消费者了,而是演变成“上过当的消费者”,个个都成人精了。
上过当的消费者,便是我们之前的老经验在新问题面前失效的根本原因,也是迫使我们营销手段必须变革的关键所在。
但是,在上过当的消费者时代,我们到底如何做营销呢?
在纯朴消费者时代,你说什么,消费者就信什么,因此知名度和卖点至关重要;但是,在上过当的消费者时代,你说什么,消费者首先都会打个问号,然后逐步去核实,或者亲身体会或者询问身边朋友的使用感受,之后对你说的东西建立自己的判断。因此,在上过当的消费者时代,知名度是拉拢消费者来看货的,可信度才是促使消费者掏腰包的。
因此,在上过当的消费者时代,我们不仅要经营知名度,更要经营可信度。
在市场导入期,我们还是要一如既往的快速经营渠道和知名度,这个与以往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不同的是,在纯朴消费者时代,靠广告让消费者知道产品的卖点即可打破动销;在上过当的消费者时代,广告只能让消费者上门看货,要促成消费者购买,还必须通过体验式促销,让消费者亲身体验产品的卖点名符其实,对其产生信任之后,才能打破动销。
在市场发展期,要快速扩大购买人群提升销量,除了快速营造知名度,快速覆盖网点外,还必须迅速跟进体验式促销,同时结合社会上的高关注度的热点事件,开展事件营销,以事件新闻锁住眼球,以广告灌输卖点,以软新闻制造口碑,以此“三位一体”的同步构建“知名度、可信度和美誉度”。因为,在上过当的消费者时代,知名度让消费者看货,可信度让消费者尝试购买,美誉度让消费者循环购买。只有这样,在市场发展期,才能迅速提升销量。按照以往,一味的打广告,只有死路一条。也就是说,在市场发展期,广告只能贡献知名度,事件营销才能贡献销量。
在市场成熟期,消费者基本上对产品产生了信任感,两者的营销战术则基本上趋同,这里不展开陈述。
讲完市场导入不同阶段的营销做法之后,各位读者对上过当的消费者时代的营销,可能有了一个框架性的认识。接下来,我再从终端营销的角度,讲讲上过当的消费者时代的营销方法。
我这里以摩托车专卖店营销为例,来讲解这个问题。
上过低品质摩托车当的消费者,二次购车或者推荐朋友购车,他们自然不会听一顿忽悠就掏钱了,他们必须要对导购人员的说辞确信之后,才可能掏钱。
因此,上过当的消费者时代,专卖店导购流程,就是“一看,二听,三试”,试就是建立信任。
但是,光有信任性导购还不行,还必须要在卖场氛围营造上,让他们感觉到信任,让他们一进门就感觉到信任的气息扑面而来,而不是进了一个“自卖自夸的王婆的西瓜铺”。
目前,国内除了豪爵,没有一家摩托车企业的专卖店做了信任性卖场氛围营造,全部停留在卖点氛围营造上面:正对门是大大的企业LOGO背景墙,墙上多是发动机或者是新产品的海报,吊旗也千篇一律的是发动机和新产品卖点,门口X-架也是产品卖点,门头横幅还是产品卖点,柱贴依然是产品或发动机卖点,总而言之,整个专卖店活脱脱的一个“自卖自夸的王婆的西瓜铺”。
而消费者关心的上牌流程,磨合期的保养方法,使用过程的保养方法,售后服务范围和承诺,以及产品的社会评价,产品的口碑,却鲜有摩托车品牌提及。唯有豪爵的专卖店物料提及了社会评价——连续5年全国销量第一,07年全国销量突破280万台。
因此,我认为在上过当的消费者时代,营造终端热卖场,要淡化卖点形象物料,强化信任物料,谁率先做到这一点,谁就会领先一步。
总而言之,上过当的消费者时代,营销就是要做信任,光做知名度,就会叫好不叫座,就会花钱不卖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