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针织面料做立体裁剪试验的总体要求:
(1)布样前片的纵向线和横向线与标准人台的前中心线、BL相吻合;布样后片的纵向线和横向线与标准人台的后中心线、背宽线相吻合;
(2)包复人台后,布样前、后片的纵向线和基准线都与水平面呈垂直状态,布样前、后片的横向线与水平面呈平行状态;
(3)收取前片BL以上的浮余量和后片肩胛骨的浮余量后,前片BL和后片背宽线仍呈水平状态,基准线呈垂直状态;
(4)本试验采用面料纵向线圈垂直地面的方向,即利用面料横向方向弹性。
需要注意的是:将布样从人台上取下,按照影点连线,将袖窿深点沿侧缝下移1.5cm,用曲线板重新画顺袖窿弧线,新袖窿弧线与原袖窿弧线在胸(背)宽处是一致的,不做改变;所有点、线连好后,将布样置于水平面上12小时,让立体裁剪时因拉伸而导致的线圈之间的内应力充分恢复。
每一种面料在标准人台上作五次试验,试验结果取平均值。经过整理,测得的试验数据如下表2-2所示:
表5 单位:cm
前片
|
前胸宽/2
|
前肩宽/2
|
前肩斜
|
前领宽
|
前腰节长
|
前领深
|
前浮余量
|
夹角(度)
|
前侧缝长
|
1#
|
15.4
|
17
|
5.1
|
7.4
|
41.5
|
6.5
|
1.5
|
10
|
20
|
2#
|
14.9
|
17.1
|
4.9
|
7.6
|
41.6
|
6.4
|
1.8
|
11
|
20.4
|
3#
|
15.2
|
16.7
|
4.6
|
7
|
41.9
|
6.9
|
1.7
|
10
|
20.3
|
4#
|
15.2
|
16.5
|
4.4
|
6.8
|
41.6
|
6.2
|
1.9
|
11
|
20.6
|
5#
|
15.3
|
17.1
|
5
|
7.4
|
41.6
|
6.4
|
2
|
11
|
20.6
|
6#
|
15.3
|
17
|
4.8
|
7.4
|
40.9
|
6.3
|
1.9
|
11
|
20.1
|
7#
|
15.1
|
16.6
|
4.5
|
6.8
|
41.8
|
6.7
|
1.8
|
11
|
20.4
|
平均值
|
15.2
|
16.9
|
4.76
|
7.2
|
41.56
|
6.49
|
1.8
|
10.7
|
20.3
|
后片
|
后背宽/2
|
后肩宽/2
|
后肩斜
|
后领宽
|
背长
|
后领深
|
后浮余量
|
后侧缝长
|
|
1#
|
16.8
|
19.8
|
4.3
|
8.3
|
37.8
|
2.4
|
0.7
|
18.5
|
|
2#
|
16.9
|
19.7
|
4.5
|
8.1
|
37.5
|
2.3
|
0.9
|
18.6
|
|
3#
|
16.2
|
19.3
|
4.3
|
7.6
|
37.4
|
2.7
|
0.8
|
18.6
|
|
4#
|
16.6
|
19.3
|
4.7
|
8.2
|
37.5
|
2.3
|
0.9
|
18.7
|
|
5#
|
16.6
|
19.5
|
4.3
|
7.7
|
37.7
|
2.4
|
1
|
18.6
|
|
6#
|
16.7
|
19.3
|
4.2
|
7.7
|
37.2
|
2.4
|
1
|
18.2
|
|
7#
|
16.7
|
19.6
|
4.2
|
7.7
|
37.6
|
2.4
|
0.9
|
18.6
|
|
平均值
|
16.64
|
19.5
|
4.36
|
7.9
|
37.47
|
2.41
|
0.86
|
18.5
|
三、试验结果分析
由于本研究只选取了常用的有代表性的7种针织面料,面料种类有限,为了科学合理运用有限的数据最大限度的反映大多数针织面料的性能,采用灰色模型处理数据,并用灰色模型建模分析所测得面料的各种性能指标对立体裁剪试验各部位尺寸的影响大小,找到影响针织服装原型尺寸变化的首要因素。
由于研究对象是针织服装原型各部位尺寸,影响因子是面料的拉伸力、弹性回复率、塑性变形率、应力松弛率、悬垂系数、克重,分别用X0、X1、X2、X3、X4、X5、X6表示,得到等时距序列并进行广义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到关联度分析表如表6、表7所示:
表6 0cm松量灰色关联度分析表 单位:cm
|
前胸宽/2
|
前肩宽/2
|
前肩斜
|
前领宽
|
前腰节长
|
前领深
|
前浮余量
|
夹角(度)
|
前侧缝长
|
ε01≈
|
0.5007
|
0.5007
|
0.5007
|
0.5007
|
0.5024
|
0.5007
|
0.5034
|
0.5069
|
0.5033
|
ε02≈
|
0.5284
|
0.5478
|
0.5621
|
0.5259
|
0.5078
|
0.5113
|
0.5131
|
0.5071
|
0.5076
|
ε03≈
|
0.5239
|
0.5215
|
0.5521
|
0.5243
|
0.5951
|
0.5266
|
0.6331
|
0.7716
|
0.6304
|
ε04≈
|
0.507
|
0.5068
|
0.5069
|
0.5071
|
0.5255
|
0.5072
|
0.5357
|
0.5729
|
0.535
|
ε05≈
|
0.517
|
0.5157
|
0.5161
|
0.5172
|
0.565
|
0.5183
|
0.591
|
0.6857
|
0.5892
|
ε06≈
|
0.5008
|
0.5008
|
0.5008
|
0.5008
|
0.5029
|
0.5008
|
0.504
|
0.5082
|
0.5039
|
表7 0cm松量灰色关联度分析表 单位:cm
|
后背宽/2
|
后肩宽/2
|
后肩斜
|
后领宽
|
背长
|
后领深
|
后浮余量
|
后侧缝长
|
ε01≈
|
0.5007
|
0.5007
|
0.5013
|
0.5007
|
0.5007
|
0.5008
|
0.5024
|
0.5007
|
ε02≈
|
0.5251
|
0.5373
|
0.558
|
0.5486
|
0.5015
|
0.5081
|
0.5078
|
0.5089
|
ε03≈
|
0.5244
|
0.5227
|
0.5516
|
0.5214
|
0.5223
|
0.5326
|
0.5923
|
0.527
|
ε04≈
|
0.5071
|
0.5069
|
0.5138
|
0.5068
|
0.5069
|
0.5087
|
0.5248
|
0.5073
|
ε05≈
|
0.5172
|
0.5164
|
0.5353
|
0.5157
|
0.5162
|
0.5223
|
0.5632
|
0.5185
|
ε06≈
|
0.5008
|
0.5008
|
0.5016
|
0.5008
|
0.5008
|
0.501
|
0.5028
|
0.5008
|
综合表6、表7各部位的灰色绝对关联度测试结果发现,各项性能指标对原型各个部位尺寸的影响是不同的(见表8):
表8 关联序分析表
针织原型各部位
|
关联序
|
前胸宽、后背宽、前(后)肩宽
|
ε02>ε03>ε05>ε04>ε06>ε01
|
前肩斜、后肩斜
|
ε02>ε03 >ε05 >ε04>ε06>ε01
|
前领宽、后领宽
|
ε02>ε03>ε05>ε04>ε06>ε01
|
前腰节长、背长、前(后)领深、
前(后)侧缝长
|
ε03>ε05>ε04>ε02>ε06>ε01
|
前浮余量、后浮余量、夹角
|
ε03>ε05>ε04>ε02>ε06>ε01
|
从比较中发现:
(1)宽度方向如前胸宽、后背宽、前(后)肩宽,前领宽、后领宽受弹性回复率的影响最大,在进行针织服装纸样设计时,宽度方向要着重考虑面料弹性回复率,面料的应力松弛率和重量等则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2)长度方向如前腰节长、背长、前(后)侧缝,受塑性变形率的影响最大,因此进行针织服装纸样设计时,在长度方向缩放尺寸时要考虑针织面料的塑性变形率,其次考虑悬垂性;
(3)斜向方向如前肩斜、后肩斜受弹性回复率的影响最大;
(4)前浮余量、后浮余量、夹角,受弹性回复率的影响最大。
从试验结果分析中可知:弹性回复率、塑性变形率是针织服装原型各部位尺寸的主要影响因素,按照针织面料弹性回复率或塑性变形率的数值对众多针织面料进行分类,便可以在针织服装工业化生产中快捷地进行针织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以提高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