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对于那些在过去只从事过服装内贸生意的企业来讲,走出去以后如何快速适合国际环境,甚至如何规避国际经营的风险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长期从事外贸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的珠海宏桥高科技有限公司曾为国内不少服装企业解决过类似的难题,其董事长罗奔认为,由于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在企业管理、信息流通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国内企业走出国门以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瓶颈,按照他多年的经验,国内企业要想补上这一课,以尽快适应国际化的运作方式,少交学费,非常有必要尽快采用信息化工具。
事实上,与企业在内贸过程中实施信息化的方式和效果不同,外贸过程中的信息化对于企业而言则显得更为实用和迫切。率先走出去的企业首先要面临的就是外贸风险,这个风险要比内贸风险不确定的多,同时对于风险的控制也要困难得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要借助一些国际化的标准工具,规范企业对外做生意的流程,同时也可提升管理水平,防范不必要的损失。罗奔认为,外向型企业采用信息化工具,最直接的好处正在于其搭建了一个外贸企业经验交流与传播的平台,从而可以全面帮助外向型企业提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优势。
捷径之外还有“难关”
目前,中国的大企业都在走国际化的路子,对于还没有达到全球化程度的中小企业来说,希望通过种种捷径走国际化之路,足以说明这些中小服装企业已在主动寻求WTO后国际竞争加剧的应对之策了。但冷静而客观地分析起来,他们的国际化之路并不轻松。罗蒙集团总裁盛静生便认为,中国服装企业必须突破几道“难关”,才能适应更加激烈、更加国际化的竞争。
首当其冲的便是贸易关,即要考虑避免遭遇反倾销和绿色壁垒
WTO协议对中国产品价格的认定,目前还有两种标准,一种是市场经济国家,一种是非市场经济国家。我国目前大多数服装企业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优势在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带来的比较优势,中国企业在出口时要谨防反倾销;而且随着原有贸易保护措施和关税壁垒的逐渐淡化,以保护人类健康、生存环境为由的“绿色壁垒”随之而起。面对新的挑战,盛静生表示,发达国家对环保标准越来越细致,规定越来越严格,我国服装出口注意环保是大势所趋。
其次是流通关,即外国分销商考验国内企业的网络
由于我国纺织服装市场网络在原国有一、二、三级市场批发网络基本解体后,新的市场体系正在缓慢形成过程之中,尤其在国内市场领域中,尚未形成大型和有实力的采购批发企业,这一空白很有可能被外国流通企业占领。外国流通企业大量涌入后,随着成本的比较优势转移,一旦外国商业企业或跨国公司的采购转向别的国家和地区,国内生产企业将受到直接影响。因此,盛静生表示在两年内,罗蒙的主要任务是抓紧时间铺好网络,强化品牌覆盖率,改变过去门市部加分公司的传统销售方式入手,构筑起专卖店、店中店、代理制“三位一体”的市场网络体系。
此外就是在营销和管理方面的创新关
现代纺织品服装的国际竞争不仅是质量、成本的竞争,更是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的竞争。加入WTO,中国企业将更多的面临研发设计、品牌定位、高新技术专业人才引进、跨国营销体系的建立、跨国采购的采用等方面的挑战,这些都需要有创新的眼光和创新的能力做支撑。
尽管有这些难关,好在于今年正式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中明确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到境外投资,参与国际贸易,开拓国际市场,这无疑为包括服装在内的中小企业突破这些难关提供了政策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