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前7个月我国出口工业缝纫机165.5万台,价值3.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2.1%和0.5%。其中7月份当月出口25.3万台,价值0.55亿美元,分别下降15.3%和21.1%。其出口主要特点有:
一、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为主,加工贸易出口下降。前7个月,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工业缝纫机126.2万台,增长5.1%,占同期我国工业缝纫机出口总量的76.2%;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36.5万台,下降7.3%,占22%。
二、东盟、巴西和印度为主要出口市场。前7个月,我国对东盟和巴西出口工业缝纫机35.1万台和21.4万台,分别增长7.8%和57.6%,两者合计占同期我国工业缝纫机出口总量的34.1%。此外,对印度出口9.3万台,下降18.4%,占5.6%。
三、私营企业出口快速增长,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微降。前7个月,私营企业出口工业缝纫机64.7万台,增长22.8%,占同期我国工业缝纫机出口总量的39.1%。同期,外商投资企业出口60.2万台,下降0.9%,占36.4%。
四、浙江省出口占据半壁江山。前7个月,浙江省企业出口工业缝纫机85.6万台,增长1.6%,占同期全国工业缝纫机出口总量的51.7%;此外,上海市、陕西省和广东省企业分别出口29.2万台、16.6万台和11.8万台,分别下降2.5%、0.5%和22%,三者出口量合计占34.8%。
五、非自动工业缝纫机出口量价齐跌。前7个月,我国出口非自动工业缝纫机97.1万台,下降5.6%,占同期我国工业缝纫机出口总量的58.6%,出口均价196.7美元/台,下降11.3%;同期,自动工业缝纫机出口68.5万台,增长15.3%,占41.4%,出口均价264.5美元/台,上涨10.5%。
当前在生产成本增加、下游纺织行业低迷等因素的困扰下,我国工业缝纫机行业发展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困境:
一、成本持续走高。工业缝纫机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低成本、低利润、高销量一直是我国工业缝纫机产业发展的特点。但随着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以及劳动力成本提高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出现,行业生产及出口成本激增,企业利润严重受压。以中捷股份为例,该公司发布的今年半年报显示,受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率下降等因素影响,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下降61.2%。
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长期以来,我国工业缝纫机行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企业自主创新不足,大部分产品仍处于中低端水平。据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我国工业缝纫机出口均价225美元/台,而同期进口均价则达2352美元/台,进出口价格差距悬殊。这表明我国工业缝纫机行业在产品结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三、盲目投资导致产能过剩。近期,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持续低迷以及中小服装企业的频频关闭,导致我国缝纫机市场需求急剧萎缩;目前我国工业缝纫机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南美等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当地的缝纫机制造企业也正加入到争夺市场的行列中,市场需求逐渐趋于饱和。与此同时,我国工业缝纫机行业多年来实行规模扩张性发展战略,大规模的快速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行业整体产能严重过剩。
为此建议:引导企业进一步调整工业缝纫机产品结构,加大对自主创新产品的研发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并通过并购或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同时,密切跟踪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信息,及时调整生产和出口策略,拓展市场空间。